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头论足 >> 内容

永不放弃对油画艺术的追求

时间:2012-12-25 15:35:45 点击: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丝绸古道,敦煌飞天,一幅世界名画留在了西部山川。

   在荒芜而炎热的黄沙土上,漫漫大漠沉重得令人窒息,天地连成一线,浩瀚如大海,雄壮如山脉。一只长长的S形驼队驮着沉重的行囊,沿着一条无形的路,步履蹒跚地行走在苍茫的沙漠中。沉重的喘息,似乎在形成大漠的那一天起就预示了它的宿命——为大漠而生为大漠而死,一轮又一轮,永远走不完的艰难路。这支《丝绸之路》驼队的出现给茫茫沙漠带来了一线生机!所有的沙粒都在倾听着,斜阳下无边沙漠中那一串串沉闷的像梦一样驼铃声。它的生命亦如同沙粒般渺小,受命运羁绊承载负重,小山似的驼峰是它挺拔的脊梁。那松软沙粒铺垫的路面,在骆驼的脚步踏过后,留下了一层淡淡的尘烟,一行足迹,在沙漠中勾勒出一条弯曲悠长的路,从脚下延伸,隐没在环形的沙丘后,伸向远方……那跋涉中震颤的铃声,伴随着弯曲的驼队成了大漠里雄壮而苍野的风景。

   画如其人,这幅名为《丝绸之路》的作品是张志龙老师在2000年创作的。

   那沙漠黄昏的天际,运用了印象派的笔触技巧及色彩,突出了灰蒙蒙的沙漠景象。

    天地间远处的沙漠绵延起伏,似滚滚波涛无边无际。棕红色的骆驼与金黄色的沙漠使整幅画面温暖、凝重、雄壮。看近处被暴风席卷过的沙尘似水波潋滟般柔美,又似万条沟渠般深沉,光与影的大胆表现运用,体现了画家过硬的色彩协调能力,具有完整旋律感的精到笔法和画面节奏,以及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张志龙,上海市长宁区人,13岁从师学画。1974年至1977年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及上海科技出版社美术班学习并创作,职业油画家。1983年辞职,在上海市区开办志龙画室,为的是赚钱挽救身患尿毒症妻子的生命,十多年不离不弃直至她生命的终结。1998年至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原定两年学完的课程由于院校面临拆迁,不得不压缩强化在一年里学完),至今从事油画探索已52年。

   《丰收的欢乐》是张志龙老师还未来得及完成的作品,反映了新疆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他运用扎实的古典写实的油画技巧,很准确地把握住了一群新疆人丰收后的内心世界。为了烘托欢乐的气氛,他特意增加了一些年轻的女性和小孩依偎在老人身边,让画面更自然生动。他的油画风格,既有印象派的色彩、笔触,又有古典派的精美、流畅。他喜欢画多种题材,所画风景画空气流动感很强,仿佛使人置身于森林氧吧中,呼吸着清新、摄人心脾的夹着淡淡植物芳香的气味。

    他的油画作品《牡丹与古瓶》和《浦江新貌》入选“岁月溢彩”庆祝建国60周年闵行区优秀书画摄影作品成果奖,由上海市闵行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颁证。《牡丹与古瓶》表达了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古代文化的喜爱之情。《浦西老外滩》是他对19世纪风貌的回顾。《浦江新貌》高度赞美了改革开放30年、浦东开发20年的历史沧桑巨变。他认为一个人没有美好的心灵,其作品绝没有感染力!

   他曾当选过长宁区人民代表,获上海市级颁发荣誉证书一项,长宁区颁发荣誉证书多项,为长宁区作出过颇多贡献,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油画家。

   又有几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位心地良善、品德端正的职业画家,竟大半生被生活的坎坷、磨难、困境所羁绊,为了责任,勇于担当,仍时刻不放弃对油画艺术的孜孜追求。他对欧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揣摩了20多年,在中国传统绘画模式基础上糅合了印象派的色彩痕迹,把一团团错综复杂的色彩很好地运用胶合在一起,那种特别的效果感令他激动不已。他说画油画最难掌握的就是色彩感,古典画派的难度是造型的精准度,风景、人物画的空气感、空间感很难掌控。没有漫漫几十年的摸索积累过程,耐不住寂寞走捷径搞产量,那不叫艺术!

   由于他早年妻子的不幸病逝,生活的打击与不顺,显示在他外貌上的沧桑感尤其突出,65岁的男人看上去像75岁般苍老,瘦骨嶙峋的身材,有些佝偻的后背,苍白的面容,凹陷的脸颊,鼓突的双眼。我不能相信在他胸怀大量、充满智慧、满脑子才气的高而宽阔的额头上,竟深深地刻着八道横纹,与当今多少幸福的画家完全不同,作为编者的我对张志龙老师表示了莫大的同情!我寄希望于上天开眼,善人自有好路走!愿他能有一角安静的创作环境,把满腹才华发挥出来,抓紧有生之年画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精品力作,以飨亲爱的读者们。我们由衷地为他永不放弃对油画艺术的追求而表示敬意!

   艺术无止境,永不放弃对油画艺术的追求是张志龙老师一生的信念!他说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油画艺术和他年轻时的收藏品。

   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张志龙老师心目中要为自己举办油画展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愿他的油画作品在中国画坛能享有一席之地。祝福他!


作者:王晓华 来源: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