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韩军克:话说扳指

时间:2012-9-27 点击: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和纹饰各不相同。它最早出现的名称据古籍记载应为“韘”。韘又称为“决”。《诗经 卫风》曰:“虽则佩韘,能不我甲。”《说文》曰“韘,射也”,韘即是扳指的前身,此器初为骑射之具。传统的汉族韘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在形制上略有区别,汉族的韘从侧面观似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元与辽金以及清代蒙古族、满族的扳指一般主要形制为圆柱体桶形。韘始见于商代,是商代实用的射箭器具,(这在1976年发掘的晚商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中便有实物出现)。相沿至东周战国已趋式微,汉代晚期时不但香消玉殒,取而代之者,竟是不能射箭之用仅为装饰而取的玉韘形珮。时至魏晋南北朝,偶见韘形珮少如凤毛麟角,之后终不复见,似已消失殆尽。使用扳指在晚商至西周及春秋十分流行,有弦槽的坡形扳指出现较早,后来弦槽慢慢消失了,而坡形扳指却一直使用到了明代。传统的扳指是一种射箭时所使用的护手工具。其使用方法为,射箭时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起到了在放箭时,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的作用。清以前扳指的质地最先大都采用鹿骨、驼骨、象牙骨等材料制作。到清乾隆以后,其实用性逐渐丧失,变成了以装饰性为主的饰物,由于炫富的需要,制作材料也变为了以犀角、玉、水晶、翡翠、碧玺、玛瑙、珊瑚、茶晶、墨晶、水晶、金、银、铜、瓷等多种名贵材料来制作的变化。因而做工越来越精细,材质也非常讲究。
在西周社会崇尚“金男玉女”,故男性贵族都以纯金器来显示其显赫地位,金扳指也就理所当然地表达了其高贵身份的荣尚,故在此此期间出土玉韘并不多见。到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社会认知的改变,完成了从“金男玉女”到“玉男金女”的角色转换。这一点从西周晚期梁带村芮国周墓和太原金胜村赵卿春秋大墓陪葬器物的对比中可窥一斑。此时之间,扳指已经不是完全用于射猎了,开始出现了以“韘形珮”为代表的,作为装饰佩戴之器的倾向。这同时也表明了女性已经开始基本退出了参加战场戳杀的状况,“韘”也逐渐退出了实用性功能,开始转向具备装饰性的佩饰功能。延至东汉以后,受政治动荡、经济萧条、社会不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韘形佩的发展也趋式微。在江苏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的东晋早期墓中,偶见一件精工细雕的韘形佩,形制上与东汉的韘佩大同小异,在中孔的周边,镂雕双螭跨张的穿云缠绕,但惟韘形主体已非常模糊,几难复见。
在清代对使用扳指使用有着极其森严等级制度。扳指虽小,却也体现了当时森严等级的玉制。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扳指,非王公贵族,一般人是不能随意佩戴的。当时,满族贵族扳指儿以翡翠材料制作者为首选,其色泽澄浑不一,而且花饰斑纹各异,碧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皇室贵者不敢轻易佩戴。普通人佩戴的扳指儿以象牙、瓷质为多。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儿,以白玉磨制者最为常见。这种种区分在当年是判定等级身份的标志,在如今则是衡量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的尺度。扳指的大小厚薄,依使用者文武身份定夺,武扳指儿多素面,文扳指则多于外壁精刻诗句或花纹。
扳指中的极品,在当时自然是皇帝的御用之物。故在制作上,无论是材质、工艺、纹饰的选材、设计、碾琢工艺要求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清史来看,自多尔衮进关到顺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儿都是有着一套严格的惯例和规制。清宫造办处先是奉皇帝谕旨安排玉作、牙作等专业制造机构按照圣旨的意图做出合制的形制与纹样,再经皇帝过目确认,方可制作。为制造一个精美的扳指,乾隆皇帝可以在承德避暑之时,连续七次来回传递圣旨,对其所钟爱的扳指制作进行直接的指导和关注,要求工匠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直至龙颜大悦方御笔画圈而首肯。在御用扳指的表面,经常有御题诗、诗意画和宫廷特殊纹饰等带有浓厚的皇家气息。这类扳指儿是当时技艺最高工匠的倾心之作,也是当时宫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气质、爱好、文化底蕴以及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
其次是御赐扳指。对于诸多的各地文武大臣以及附属国进贡或宫廷在江南专门定制的扳指,皇帝往往将其作为自己给高官、宠臣、皇室宗亲的赏赐。比如乾隆皇帝就经常把此类扳指赏赐给一些在平定疆域之患或内乱等战役而得胜归朝的将领。除了御用和御赐扳指外,扳指也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家宗室的必备之物,其上往往会刻有为自己定做的宗室本人私印,亲王赏赐家奴、下属或馈赠亲友的扳指,也属此等之列。清代等级极其森严,即便是亲王也不能逾制,其工艺和材质大都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价值自然也就略逊一筹。接下来,则依次是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及其同僚下属诸将军扳指、贺寿用扳指、嫁妆扳指、纪念或占卜扳指、商用扳指等等。
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与玉焉。《五经通义》诠释道;“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而玉的温润色泽象征仁慈,坚硬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人们相信玉代表着正气和灵性,能护身驱邪。扳指是以优质玉材整挖雕琢而成,其质地必然极为细腻、湿润、莹和、光洁,它具有冬不冰手、夏乃温润之性情。古玉韘或扳指往往携带着丝丝自然分布的沁纹,其斑斓绚丽的沁色,尤能品味出一股来自远古、千百年自然形成的色彩美韵。有此便能体悟到,为何前人会认为古玉器之美在于色沁之妙。其各种色沁之妙如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蕴藏着无穷的奇致异趣,不仅悦人之目,且能赏人之心。古有云:“旧玉盘三伏,犹胜三年余。盖以三伏炎热,金石皆能出汗,故易盘耳;若严冬盘玉,非在暖室,不易生效”,“三代古玉,盘之年久皆能脱胎,脱胎者渣滓净尽,清光大来,直同成仙者脱去凡胎之意也”。经过盘玩之古玉,绽放出古香异彩,其神韵渐露,逸趣横生,妙不可言。
玉器文化是组成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份。就玉器发展史的研究而言,不难理解,任何一段历史时空所形成的玉器风格,多系继承前代既有的基础发展而来。尤以某一时段早期的玉器形制、纹饰及其功能,多与前一时段晚期的玉器风格,具极密切的连带关系,一如人类学领域所指陈,此系“文化素材传承”的过程。但若将时段拉长,特别是前与后相隔久远,例如从商代延伸到汉代,期间历经好几朝代,我们将可发现另一有趣的现象,即原始的一件玉雕,经长期演变所造就的新形式,不但使其固有的形制、纹饰与功能早已改头换面,甚至可能被世人误以为是前后两种毫无关连的玉器。韘、韘形佩、扳指的形制演变过程以及汉韘与满蒙民族的扳指的不同造型相同功能便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文化素材传承”的过程。

作者:韩军克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