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白雪中,一片普通的树林,一间不起眼的小木屋;雪坡上的蒿草和芦获在微微寒风中摇曳,萧瑟凄楚之中又显现出刚烈顽强,而在那叶萎干劲的树枝上,残留的红叶片片,闪透出烈士毕生追求、渴望已久的光芒,闪动着烈士鲜血永远燃烧的炽热!••••••”
这就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一曼小屋》让画家孙恩同用他所独有东北特色的视角,具有历史深沉分量的笔墨,构造出了这幅山川有情万物有意的革命英雄画卷,如诗,亦如歌!
孙恩同先生是当代著名中国山水画画家、美术教育家,关东画派创始人之一,获得过“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文艺奖章。他已年逾九旬,却依然童心犹在,老骥伏枥,壮行千里,笔耕不辍!
我有幸在今年的烟花三月,得以和孙恩同先生相逢于无锡太湖之畔的梅园。无锡梅园为著名民族工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为天下布芳香”的宗旨而建。此园遥临太湖烟波,背倚龙山翠屏,倚山建园,以梅饰山,近山远水,虚实相映,巧妙构建成了一幅天然图画。每年的早春时节,梅花盛开,这里一片“香雪海”,香气馥郁,沁人心肺。刹那间,扑面而来的,竟是那样一春的树绿花红!山坡上的群梅,冲寒怒放,山翠梅艳,风光旖旎,这即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都说世间万物是因缘而生,孙恩同也和无锡有着不解之缘!
在上世纪的60年代,孙恩同离开家乡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只身来到江苏省国画院学习。他当时师从于无锡籍的著名中国山水画大师钱松喦先生(时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系统并且深入学习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和创作方法。孙恩同也和钱松喦一样,早先是学西画,对民族传统画都经历了一个从头学习和体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钱松喦先生不但指导孙恩同临摹古代绘画名迹,还教会他学习书法的方法,告诉他临帖要临前人在中年时期即精力最饱满时期的代表作品,比如说要学颜真卿的字,就要临《多宝塔》,多多学习其运笔的匀正、圆健••••••孙恩同那时学习非常认真,仅宋代画家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就先后临了三遍,先临整体,再临局部,反复斟酌,悉心体悟!之后他又选择性地反复临摹了元人王蒙的《春山读书图》,从中感悟到了前人的笔墨功底和造型艺术,既超脱天然,又独具匠心!孙恩同感激恩师教诲,受益良多,自此便和无锡结下了深深的太湖情缘。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来到这美丽的太湖之畔,访友、采风、写生、赏梅!
孙恩同极力提倡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地域性和乡土味,擅长以东北画家的眼光去表现他眼中所看到的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他在坚守本位的同时,又创新地借鉴了西画技巧、前辈古人以及南派山水的笔墨情趣,这大大地增添了其山水画作的灵动生气!随着《关东雪》、《长白飞瀑》和《松江之源》的相继问世,在世纪之交,他又接连创作了《白山天池云雾之中》、《林区三月》、《长白山》、《融雪》和《老梨树》等大幅山水作品。那清澈明透的天池,皑皑白雪所覆盖的大地;那白山黑水,林间小屋、清泉飞瀑,无不出自生他养他育他,令他魂牵梦萦可亲可居的那片沃土!孙恩同的创作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学生,使得关东画派画家的艺术道路特色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君子温故而知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孙恩同属于李可染所提倡的“苦学派”一路,他喜欢至始至终坚持不渝地到生活中去体验、感受,不断地扩展创作题材,着力提升自己作品的艺术境界!就算是年逾八旬,都还在计划着再去长白山写生采风!孙恩同曾经十上长白山,穿越密林,风餐露宿;走林间小道,和伐木工人为伍,深入实地的去领略了关东的山河大地之美!他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启发人们去走一条正确的创作之路,他坚信:艺术不仅必须对自己负责,还必须对人民负责!
古人云:“凡画山水,林木当先,峰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顶要精彩。譬如人形,骨骼匀亭,而眉目俗恶,乌得佳士。”由此可见,中国画的树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树是眼目,山是骨骼,这足以道明树木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孙恩同最擅长于画树,他觉得有树,画就生动!在他的画作中,无论是虬劲挺拔的雪松,还是斜杈歪脖的老梨树,抑或是郁郁葱葱的白桦林;其拙其劲其境,无不以树喻人,彰显出他那份饱经沧桑的平淡天然,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隽永,气势雄厚磅礴;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东北地方特点!在完成于1999年的《三棵老白杨》作品中,他巧妙地以稀松枝疏的老白杨为目,远处起伏不平的山丘为背景,深情描绘了东北农村严冬时节垄沟里堆满了积雪的大片黑土地。孙恩同牢牢地抓住了画面之中平淡无奇、缺少变化的特点,以万里冰封之中包孕着的浓浓乡情,表现且赞美了家乡那片黑土大地的广阔无垠,坦坦荡荡。在题跋署名中,他落的是他的满族祖姓“舒穆禄•恩同”!
我想,在这片黑土大地上,有着孙恩同一直坚守并且仍在行走着的艺术道路!就象那几棵老白杨,巍然屹立,深情凝视着无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