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识玉,再琢玉。每当面对一块翡翠时,张炳光大师都要先对其“察言观色”。像了解朋友一般,和它进行相处和沟通,仔细观察它的色彩、造形、品种和水头,直至对其了若指掌才开始进行创作。对此,张炳光大师认为,只有先读懂玉,才能把它雕刻成有生命的艺术品。
重工法,更重心法。张炳光大师对翡翠的认识深刻而透澈,提出了“玉以气为贵”的重要理论,这正与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典论》所提的“文以气为先”不谋而合。他认为,气为宇宙之根,天地有气,万物化生。翡翠有色气、形气、灵气和气韵,气之所至,高贵自现。“气”是翡翠材质上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与其他石料最大的差别,也是翡翠价值的核心。因此,在设计翡翠时,张炳光大师非常注重调校出翡翠的“水、种、色、气”,辅以“温、良、恭、俭、让”的心法,使翡翠气满神足。开始雕刻之后,用“色、透、均、型、工”的工法,将工艺与良材完美结合,再利用绘画和雕刻的扎实基本功,采用浅雕、浮雕和镂雕等各种技法,把国画、漆画、泥塑等不同的艺术门类融会贯通,并将自身的人生阅历和人文素养也融合其中。因此,其作品立意精准、构图严谨、形象生动、线条刚柔相济,有“多一笔则余,少一笔则缺”的效果,并且达到了“孤、奇、绝”的境界,既使翡翠材料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同时也蕴含着传统文化艺术的韵味,又有与时俱进的艺术意识。
重原创,轻制作。出于对艺术追求的纯粹性,张炳光大师在创作翡翠作品时,始终在技法的运用上坚持传统的手工雕刻方式。他雕刻在牌、璧上的书法,细节之处比电脑更加细致和精微。而且这种手工雕刻的效果是独一无二、唯一不可复制的。张炳光大师认为,只有坚持手工雕刻,才能做到心手相应,充分体现作品的神韵。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使作品成为足以传世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