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丁孟:少虡剑

时间:2017-12-29 10:08:42 点击:

 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着一把春秋时期的青铜宝剑,剑长53.5厘米,宽5厘米,剑格和剑镡上用松石和金丝镶嵌纹饰,剑身两面脊部共有二十个错金字,每面十字,文曰:“吉日壬午作为元用,玄镠铺吕,朕余名之,谓之少虡。”这就是著名的“少虡剑”,又称“吉日剑”。罗振玉《贞松堂吉金图》、黄濬《尊古斋所见吉金图》、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都曾著录过。
现在所知存世的“少虡剑”共有三把,尚有两把分别在法国和美国。这三把剑应为一人所造。据说美国收藏的“少虡剑”,出土于山西浑源李峪村。山西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疆域,因此“少虡剑”可能是晋国之器。
故宫珍藏的这把“少虡剑”,装饰美,制作精,距今虽已两千多年,仍光亮如新,两刃锋利。
春秋时期诸侯各国互相间交战频繁,因而对兵器的制作都十分重视。管仲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由于青铜有好恶之分,所以春秋时期常把铸造所用的优质青铜合金原料记在器物上。这时期铸剑不仅采用优质的青铜原料,而且在铸造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制造出了更加适应作战用的“複合剑”。“複合剑”,是指剑体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同,刃含锡高,坚硬锋利:脊部含锡低或含铅,增强韧性,使长剑不易折断,从而收到了刚柔相济的效果。少虡剑就是这样的一把複合剑。
春秋时期,许多青铜剑上都采用鎏金、错金银、镶嵌等工艺进行装饰。这与当世的佩剑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贵族们常常以精美的剑佩来炫耀自己的显贵。有名的“季札挂剑”的故事(《史记•吴太伯世家》),就反映了贵族对剑的特殊爱好。公元前554年,吴国的公子季札出使中原,路经徐国。徐君见到了季札所佩带的剑,心里羡慕,季札也想将剑送给徐君,但考虑到出使的需要,暂时未送。等季札完成了使命返国时,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于是,季札就把剑挂在了徐君墓旁的树上而去。
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在形式上和使用上也与商周时代有所不同。最初的剑剑体很短,这是因为在商周时期剑并不是交战的兵器,而仅带在身上用以自卫。《释名》:“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到了春秋时期,剑被作为兵器装备军队,剑体也大大加长了。
剑作为兵器最早盛行于吴、越地区,这里水网纵横,多林莽,中原巨大的战车到此便无用武之地。而吴、越军队的步兵需要的是较轻便、适于近战的短兵器,剑正具有这一特点。以后,随着车战退居不重要的地位,中原地区剑的数量也日益增多,铸造工艺也日益精湛。“少虡剑”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件珍品,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孟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1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