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李东与《不射的神箭》

时间:2020-6-23 11:31:26 点击:

 2018年,在北京启石2018秋季拍卖会上,李东大师的玉雕作品《不射的神箭》受到了古玉新玉收藏家和爱好者的极度关注,最终含佣714万元落锤,创出了当时和田玉收藏界同类品的最高纪录。熟悉李东大师的朋友们可能知道,近年来,他一直在探索玉雕艺术的创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通过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使玉雕艺术作品里可以蕴涵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即李东先生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国学玉雕”。
玉雕的作品要从工艺品上升到艺术品,玉雕作品不仅供人观赏把玩,同时还能给观赏把玩者一些思悟和启迪,或者哪怕通过我们的作品能使得观赏把玩者激发出一点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兴趣,也是对中国玉雕艺术从业者所做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他的新作《不射的神箭》正是他“国学玉雕”的探索与实践的产物,堪称他的得意之作。
作品中的故事源自《列子•汤问第五》“纪昌学射”。
故事大意是:甘蝇是古时候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甘蝇的弟子飞卫也是一个射箭高手。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要先练习不眨眼的本领,等你有了这个本领再来跟我学。”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妻子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两天、三天……就这样一直坚持不懈,三年后,纪昌终于练好了不眨眼睛的功夫。于是他去拜见师傅飞卫。飞卫说:“这还不行,你还要学习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
纪昌又回到家,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小虫子,挂在窗口,他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一晃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小虫看得像年轮那么大。再看其它东西,也能把它们看得很大。纪昌拿来弓,搭上箭,向虫子射去,箭正好从小虫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虫子的牛毛没有断。
纪昌射箭的技艺高了,名气大了,收获的猎物也多了,可贪婪之心也开始膨胀。他想,如果我把飞卫除掉,我就是天下第一了,于是他提出要与飞卫比箭,相互对射十箭,一决高下。
他们每次对射都是箭头对撞,然后,箭在两人中间落下。到第十支箭时,飞卫突然大叫:不好,没箭了!纪昌听到,心中窃喜,搭起最后一支箭向师傅射去,心想,我马上就是天下第一了!不料这最后一支箭飞到飞卫眼前时,飞卫突然抬手一拨,那箭擦着飞卫的耳边射到了一棵树上。接着飞卫从箭囊中抽出了最后一支箭。原来飞卫不是没有箭了,而是要借此让纪昌明白一些道理。
纪昌见此情景,大骇,大臊,完全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于是他躲进深山中反省、修行,在这期间,他还不时的把他打来的许多猎物无偿的送给贫苦的村民。
十年以后,纪昌下山去向飞卫认罪,他得到了飞卫的谅解。这时的纪昌已经不用箭了,他随手一指,野兽就倒地死去,飞鸟就会掉下来。飞卫高兴地对他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本领了!”
“纪昌学射”的故事是十分经典的,许多年来一直被选在中学语文课本里,但被用于玉雕作品的题材还是第一次。这则故事给李东先生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看,其中之一是治玉之道与学射之道何其相似尔。他认为,琢玉分为四品:
一为有,即从学徒到手艺上身,可为谋生之计,完成简单性的工艺品制作。这犹如纪昌初步掌握射箭的技术。
二为精。能从师傅那儿把真东西领悟后,制作到精细程度,完成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制作完成作品会产生自信和自豪感,有了这些许的成就感,加之制作工艺比较成熟。这犹如纪昌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射箭的技艺。
三为绝。工艺品中的绝品是指区别于他人的绝技、密技,别人无法效仿的独门功夫。这犹如纪昌与师傅叫阵前的状态。
四为化。出神入化境界最是难得,“神”品的出现,是天赐美玉而生奇缘。悟道而生“气”,天嘱君子而结。此类不同的是作品里有精神。精神是作品的灵魂,没有精神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能出此神品达到此境界的乃是大师,治玉的大师亦为调气大师也;但仅仅依靠工艺精湛是不能够出神品的。这犹如纪昌在深山之中反省修行了十年之后的境界。
如果仅仅是为了吸引观赏者的眼球,取悦消费者,就是空壳艺术,无深度和灵魂。作品是要有精神、要有主题、讲究“气”。提到“气”,玉之“气”何在?李东先生认为玉雕作品的气韵分为俗气、匠气、市井之气和清逸之真气。
一件好的作品该有好的主题,玉乃万物之灵聚,人乃万物之主宰,还原自然给予玉以人的主宰之气才是正果。就是在大师的作品里弥漫着一种属于天地间的真气。其实这种东西实在是一个艺术大师能不能够超然的根本前提。一个熟练的作品,可赏心悦目只是审美意义上的较低层次,只停留在观感愉悦的阶段。
那么高层次的是什么呢?是荡气回肠,是内心的撼动,是灵魂的激荡!如果仅仅追求赏心悦目的可观可看、吸引眼球的层次,将无法成为大师,只能是工艺匠人罢了。
雕玉、玩玉、赏玉、收藏玉者应增加对气的解悟,品玉说气,雕玉琢气才是正理,避开俗气、摆脱匠气、无市井之气,取而代之的是怡然之气与艺术家应有的即兴神驰、清逸自然的真气。技巧是有限的,人的心境是无限的,有感而发的激荡之作乃是上品中的神品。
玉雕是可以品出味道的,如美食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玉更有其独有的味道,南方玉作给人以甜美之感,工精入微,像一道道精美的江南小菜;北方玉雕具有磅礴之气,拙中体现着豪迈情怀,像北方的菜肴,大盘大腕真诚而实惠;北京玉作有着悠久的皇城文化,以特有的胸怀接纳新鲜事物,清代乾隆盛世设立皇宫造办处制作玉器,集南北玉工之长,北京的玉给人以皇家特有的雍容大气之感,这个时期的玉雕极为厚重,拙中见巧,见王者风范,多国之重器,堪称通古今之风格,融南北工艺之玉文化盛宴。
关于拙,古人对玉作常常追求一种拙朴的感觉,其实拙不仅是生涩感的表现,拙是与巧相对应的,在中国的审美语言中,拙比巧有更高的境界。我们如果不是以古人之心来体悟古人之拙,就会渐渐远离它的情趣。
琢玉大师应首先把玉问透,再力争雕出神品来。如,雕兽应具有人的性格特征;雕植物是有生命的、生长的、灵性的、鲜活的;雕人物是讲究品相的、神话色彩的、面相学的,可亲近的、可膜拜的神,而不是凭空的、扭曲的、单纯的追求什么线条美的所谓工艺精品。他主张应继承拙朴之气,以便玉的粉丝们不至于把甜品吃腻而茫然无可取,产生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我们的作品,应该多些南北工艺相融、文化内涵丰富的精神圣品,多些刚柔相济、豪迈大气、属于盛世的玉雕文化佳作。
玉雕作品是人们修行于现实社会的参悟道具,更是智者的爱物。我们是这个物件的创造者,首先应做到知识渊博,博览群书,进而达到超凡脱俗、通儒悟道。
正所谓:
千百年,儒释道,源远流长;
学国学,琢国玉,大道坦荡。
李东先生的这件作品由于它的文化内涵和形拙而实巧的艺术表现力,一经杀青便得到了业界的首肯和藏友们的喜爱。《不射的神箭》的创作,使我们更加坚信,国学是我们玉雕从业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国学玉雕”方兴未艾,前景辉煌。
 

作者:清 文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0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