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岳峰:呼唤“当代玉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时间:2013-7-1 13:55:43 点击:

一、今天的时代需要“当代玉雕艺术”
   中国自1840鸦片战争以来,就进入了一个腐朽没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甲午海战、庚子赔款、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列强百般欺辱。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家一直处在动乱状态。建国之后,国家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又经历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大跃进、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说;今天我们正处在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而我们国家的玉雕行业也同样和国家一起走过了这一历史长河中的非常时期。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力日益强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幸福指数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正是这样一个伟大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真正值得我们玉雕艺术家们去讴歌的时代。她需要我们的玉雕艺术用它独特的语言和符号来记录和颂扬今天这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进程到了公元二十一世纪,无论是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还是对物质文明的追求,以及美学理念诠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提高和丰富。我们的玉雕艺术应该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和脉搏,在工艺上、形制上、内容题材上、文化内涵上、创作理念上、审美趋向等方面都应该有所发展和创新,并创作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时代风格与气息的作品来。不应该让我们的八零后九零后对玉雕艺术的欣赏仅仅局限在“代代封侯”、“多子多福”、“莲生贵子”、“一路连科”、“冠上加冠”、“一步青云”、“深山访友”、“松下问琴”、“麻姑献寿”、“踏雪寻梅”、“龙凤呈祥”、“炉、瓶、爵、洗”的氛围之中。
    我们中华民族识玉、用玉、制玉、敬玉、奉玉、佩玉,乃至玩玉的历史,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玉在历朝历代都成为政治、社会、宗教、精神、思想、祈福及个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化载体,它材质的坚固细腻和琢刻的永久性,形成了流传百世的可行性。琢玉者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玉器雕刻者,他更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将时代的追求、审美、艺术和思想雕刻在玉石上,并赋予它时代的个性,这既是玉雕大师们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一件幸福和神圣的使命和追求。

二、艺术品鉴定学也需要“当代玉雕艺术”
   从艺术品鉴定学的角度上讲,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品无论是书画、瓷器、铜器还是玉器,都深深地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等方面的影响,无不印刻着所处时代的烙印,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征,而且是后代无法复制的时代风格和特征。
   “当代玉雕”不等于“当代玉雕艺术”。当代玉雕和当代玉雕艺术在概念上还应有所区别,当代玉雕是指;当代生产和加工的一切玉器产品,无论是什么工艺、什么题材、仿古的还是现代的。而当代玉雕艺术应是指;当代的玉雕大师们通过认真地认识和观察这个时代、去深深的体会和感悟这个时代、挖掘和提炼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把握当今时代的精神、情感、脉搏和审美趋向,用玉雕艺术的特殊语言和表现方式,创作出来的具有当代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玉雕艺术作品。给后人在玉雕作品上留下这个时代的记忆和符号。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玉雕艺术大师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玉雕大师们也必须有这个担当。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光阴在移、岁月在动,人在荫火相传,玉也行走不停,它走过了巫玉、神玉,也走过了工具、兵器,它走过了喻玉与徳,也走过了祈福避难。它从原始人类的蒙昧时期走来,经过商周、春秋,经过了汉唐、明清,走到了今天的“北派”、“南派”,“京派”、“海派”,“扬帮”、“苏作”等。今天;可喜的是在这众多的玉雕流派中涌现出像吴徳生、易少勇、于泾、杨曦及邱启敬、崔磊、王俊懿、马学武等一批当代玉雕艺术家,他们处于对时代、地域和玉文化的眷顾,抓住了历史所赐予的机遇,开启了“当代玉雕艺术”的先河,奠定了当代玉雕艺术开派的重要地位,引领着当代玉雕艺术的时代潮流。他们在创作中,在突出传统文人思想的同时,追求着“逸品”境界的纯粹性,在处理人物、山水、树木和亭台等细节时,强调“意趣”的艺术体验、尝试“空间”的审美,使传统题材有了艺术感、时代感,让传统玉器的神性、权性、族性、习俗性,有了更多的人性、个性和唯美性。“当代玉雕艺术”作品的不同,在于这一批各怀绝技,各有思想,个性鲜明,独具创新的玉雕大师们,创造着各具风格的个性玉雕作品,提升和丰富着当代玉雕的艺术内涵。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一批“当代玉雕艺术”大师们,在于他们拥有着藏有绝技、富于经验、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鲜明个性,他们往往并具艺术趣味、商业敏感和审美需求,推出的作品符合当代人们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需求,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这也应该是反映了中国玉雕艺术发展的需求和希望。

三、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当代玉雕艺术”
   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这是很正常的客观规律。时代在进步、审美理念在提高,使得玉雕作品也不能仅局限在材质好、题材好、工艺好、寓意好的范畴之内。今天社会的发展,经济模式的转变,财富人群的变化,个性化审美追求,使得藏家、商家、玩家、爱好者、投资者所形成的玉雕市场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那么;作为具有数千年的中国玉文化,又该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这个变化的时代呢?毫无疑问,我们的玉雕产品和作品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所发展与创新。
   我们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们所创造出来的悠久而丰厚的玉文化,隔空遥望,神性依然,那些玉龙、玉壁、玉脽、玉印、玉尊、玉鼎,那么神圣无比,高高在上,使人膜拜,使人崇赞,使人敬畏;回望曾经,物是人非,那些玉具、玉摆件、玉牌、玉山子、玉玩件、玉饰品,那么圆和滋润,喜福祥瑞,让人平静,让人思索,让人感悟。我们的历史玉脉到了今天,理所应当地要传承和延续下去,它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需要一批又一批当代玉雕艺术家的努力与付出。玉雕虽属于工艺范畴,而艺术属性却是于生俱来,为使当代玉雕作品既有传统的祈福、喜气、祥瑞、驱邪和避魔等功能,又具现代的语言、形式、审美和艺术等价值,需要他们钻研、摸索、创新,需要他们的辛劳和心血,为玉雕艺术注入时代的语言——雕磨琢刻。
   当前玉器在市场上可分为产品、商品、工艺品、艺术作品和精品,可以说现在已是玉雕大师们和藏家、玩家们追求“精品”的时代已经到来,对玉雕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的玉雕大师们以及真正的藏家和玩家们,在他们创作或赏玩玉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必然追求更高层次的玉雕作品。这种玉雕作品既要保留原来材质好、工艺好、题材好的特性,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唯美性,展现出创作者对玉石的客观认识和时代理解,表达出他们所要传递的时代语言。“精品”无论是注重艺术还是注重个性,其目的都是要表现出作品的时代性。
   中华民族的玉文化可以说是渊源长流、璀璨夺目,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是延续时间最长,是从未间断的文化载体。也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标志。
   玉文化流传至今,既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又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把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玉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想不负重托,首先就是必须把传统的优秀玉文化传承下来,在传承中有所发展,在发展中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玉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我们的玉雕大师们必须从传统的玉雕文化中去吸取养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灵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传统玉雕和当代玉雕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创作出既蕴含着传统玉文化的底蕴,又饱含着浓郁的当代气息的作品来。一味的继承、模仿、复制,玉文化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而完全抛弃优秀的传统玉文化,用颠覆性的手段来改造传统的玉文化,这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癫狂之念。
   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发展,我们的创新也应该是在发展中获得的创新。我们呼唤“当代玉雕艺术”的发展、创新与繁荣,我们呼唤当代玉雕艺术“精品时代”的到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目的,就是敦促和期望当代的玉雕大师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玉雕艺术家们接力接棒,更加努力地开拓眼界、钻研技艺、嫁接艺术和勇敢创新,将商业的、工艺的、艺术的和思想的玉雕“精品”连绵不断地传递下去,使得传统玉雕具有时代的基因。当代玉雕艺术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玉雕艺术应该是深植于传统玉雕艺术之中,又具有当代元素。当代玉雕艺术也应该是长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树,是开在中华文明中的花,是结在中华土壤中的果。
   所以;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念是丢不的的,现代的审美取向也是不能视而不见的,如果说一件当代玉雕艺术作品,没有冲击人们眼睛的亮点,是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球的,就不能打动人们的心,更不能震撼人们的心灵。那么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玉文化就很难传承下去,只有发展了才能得到最好的传承,只有得到了传承才能有最好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岳峰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33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