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袁耀:如何做出作品的意象美——木石组合雕作品《释迦牟尼涅槃图》创作记

时间:2022-7-1 11:05:00 点击:

   这是一种界定在物质层面上的,属于意识形态层面认知的概念。这件小叶紫檀木雕和汉白玉群雕组成的作品,名称为释迦牟尼涅槃图。

作品的尺寸为222×106×90厘米,内容由佛祖涅槃时的睡姿和涅槃后幻化的十二个小孩组成,以及和围绕以木雕为核心的汉白玉群雕共同组成的大型群雕。

我认为作品要表现的是佛学所倡导的一切诸相皆是虚妄的教义。所以作品做出的是能超越物象美之上的意象美。

我于2021年10月20日赴河北曲阳,第二天即10月21日便和从湖北赶来的徒孙吴志鹏就开始了这件《释迦牟尼涅槃图》的雕刻创作。

整个作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紫檀释迦摩尼;第二部分为三块汉白玉雕,最上一块为四大菩萨、十大弟子;中间为纯莲花,最底下一块是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第三部分为汉白玉背面由我书写的小篆和隶书的《金刚经》书法作品;第四部分是底座为铜镀金八宝缠枝高广莲台。我设计好四大菩萨、十大弟子、三十六个人物的画稿,让张生做好把紫檀木加上以后可供雕制成汉白玉雕的一比一的石膏模(体积尺寸为220×110×34厘米),在2021年7月14日寄往河北玉雕厂的赵生,赵生请求我由他来做石雕模型。

作品原材料是一根长约170厘米,直径30厘米的小叶紫檀,木材呈直形,且在上面已雕好了立体的花鸟图案。我们先把去除花鸟图案的多余木料全部涂成白色,用蓝色笔依在上海画好的佛祖的脸再重新勾出,并再勾画出左手臂、大致云纹和左腿轮廓。动刀前我对小鹏说:“你试试开脸”,小鹏说:“我不敢。”于是我自己用大电锯刀,只用了半个小时左右便把佛祖的五官大致打出。

然后把颈部、肩和左臂及缠在左臂上的大云纹拉出,再开始腰胯下面大腿的轮廓线,然后再逐步起深。

我深谙万事开头难之道理。因为这第一步的开始是关乎到全局的成败关节,所以集我几十年的雕刻经验,大胆果断的开出第一刀。而后在大车间的一周之内,便把人物的起伏感已做出来了,人物睡姿的曲线形也显现出来了。

从10月28日至11月3日,我们的制作换到后面小厂房间里去做了,又继续在刨去花鸟外表后留下的木料高度里,画上六个小孩爬在云顶之上和在佛祖头前后的六个小孩,以及缠绕佛祖全身所有的云朵云线。着重是佛脸和脑后凹陷的修复。

从11月4日到11月10日,在小房间里设计制作佛像的足部端面的山石、完善孩童身旁云纹的细节刻画。

从11月11日到11月20日,此时木雕整体已雕出并即将进入细作。尤其是11到20日,完成了对头部侧端的空洞的处理。

纵观这件木雕作品有别于以往任何器形的材料的难度在什么地方呢?我仔细地观察后,列出下面这些特征:

(一)这是一根直形的树干,长170厘米,直径30厘米。

(二)能用做肩的部分比可以制作头部的地方宽5厘米。

(三)在安排制作头部的脑后有一条与身体一样的直形的大凹槽,这凹槽的长度约30厘米,深度5厘米。凹槽上下二条逐渐增宽的槽杠的宽度约在6厘米递增到18厘米之间。从人物背面看,这30厘米的凹槽是从肩的部位向头顶延伸的。

(四)在木材上本已雕好的立体花鸟图案,最高的地方约有6~8厘米,长度起码在80厘米左右。

(五)这根树干的二端都有空洞,头部的空洞深13厘米,宽8厘米,高12厘米,尾部的洞深8厘米、宽5厘米,高7厘米。

(六)木雕最难做的是要在基本呈直筒型的没起伏的材料上,做出人在睡姿时自然起伏的头、肩、手臂、胸、腰、臀、腿、膝盖的肢体语言;尤其是用负阳而抱阳之法去破这根直线。

(七)这根材料的木质特性是十檀九空。

依据这些特征,我在动手前大略定出的总方案是用以往不因势象形,道法自然的法则去做这件作品。

在2021年4、5月份,我在上海夏军先生的办公室里就已先画出佛祖的脸相及朝向,是一个双眼向下俯视的睡姿(见图P20)。发髻及托住腮部的右手。我把木头先运到我朋友小张的公司去做石膏模。因为以后木雕要置入的汉白玉雕须预先用石膏浇出外形。

小张是我在1998年认识的专为雕塑家的作品做石膏模的朋友,因1997年我在青岛全国雕刻大赛上幸获唯一大奖而认识了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克庆教授。在1998年,历时三年的大型雕塑《五州惨案纪念碑》的泥塑完成后,(此作是王老师应上海市政府之邀而创作的,现陈列在龙华烈士陵园。这件700×280厘米的大型浮雕共有60多个人物,浇铸出现的问题及全部精修工作王老师都托付我监制、修复和完成。)在浇铸成铜雕作品之前要把作品的泥稿先翻成石膏模。

小张按我的设计方案浇好石膏后,连同小叶紫檀一起寄往河北曲阳去了,然后徒孙小鹏亦按照我的设计方案画出了两张画稿,一张是上面那块四大菩萨和佛祖的十大弟子的汉白玉浮雕画稿,尺寸为222×30×40厘米;另一张是木石组雕中最底下的汉白玉石雕,其内容有四大天王、十八罗汉、韦陀弥勒等人物,以备做圆雕之用,其尺寸为222×106×34厘米,负责所有汉白玉雕精修工作的是河北籍学生闫江辉,从上到下的三块汉白玉上面所有的雕刻细节都由他负责修正。

在2021年10月21日至2021年11月20日间,我每天都去看他俩的木石精修,发现有不正确处必指出错误的根是阴阳失衡之故,并动刀为他们作示范。

我在曲阳的一个月中,我对小闫的石雕几乎每天都去检查,半年后小闫很有感悟地写出在半年左右的石雕修正期里的感悟:“自做袁耀老师的佛祖涅槃图以来,从理论到操作,老师讲到人物与云纹、山石应做到道法自然和世间万物负阴抱阳的法则。坐骑的臀部既要有动感,又要做出宁方勿圆的力量感;云在坐骑的前端应缩小,使得坐骑更加威武。做直线要刚中带柔,水花要碎且短,又要透气才灵动自然。做凤凰时,要用凤主云虚的原则处理。

老师的一首“人生不满百,常为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镂。”在激励着我。阴阳互根的原则,体现在佛头的升华到云纹起伏变化,脚底的山涧流水。在木石接合处,使得下面上来的云气转向水平面时是圆润的,不会折成方角的。

做十八罗汉时,按照万物负阴而抱阳与道法自然的法则,三十六个人物既要有不同朝向,又要有不同的神态,这也有一定难度。

做云纹时,线条不能单一走向,而是能够分驰各方,灵活的,而且要能随周边情形而变化,这样既有负阴抱阳之势,又具有宏大气场和空灵气息。

经过数个日夜,老师最终将千余字的金刚经文手写完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排版到作品上进行定位排序复刻,以金色字体展现了佛法的辉煌文化。

最终以灵动的线条和各种姿势的人物来构建两块汉白玉的雕制,形成了一股周而复始的气韵,所有人物形成众星捧月之势,皆依佛祖涅磐之安详神态而形成宏大气场。”以上是学生闫江辉的感悟。

在上海时,我把两幅画稿先发给夏总看,征求他的意见。夏总提了四大天王站立的具体方位的意见。从这点可以看出夏总对佛学的谙熟和认真的态度。后来河北曲阳的赵厂长按我们设计的画稿请人做了雕塑模型。至此,木雕的逐步细化和两块汉白玉石雕的具体成象的进程几乎在同时进行。

我按中药君臣配伍方法,以木雕为君,石雕为臣,组成此作。这件木雕是我从未遇见过的极难雕件。我窃喜自己能遇到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印证自己的能力。

我在这一个月内有二个任务,一是把木雕全部做出,让小鹏可接手继续精修到完工;二是对他俩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导。做木雕的徒孙小鹏在感悟中写道:“2021年10月21日,我在河北省曲阳县参与了师爷爷袁耀创作的《佛陀涅槃图》,在老人家身边学习,感悟。能在现场亲身经历师爷爷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的哲学智慧去创作的理论,使我深刻的理解到凡是一件作品,要遵循的是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总法则,雕刻的技艺,须立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智慧。”

“改制这件作品,让我们对阴阳互根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其中阴阳相互依存,阴阳两边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然后依阴阳互根之理,相互转化。从佛陀的头顶部开始,直到设计到了头部后面的三个小孩,三个不同方向的视线引申,通过老人家的分析,心里这时有了些悸动感。佛陀头部后面是一个约为三十厘米长,五厘米宽的凹槽,凹槽为阴,我们应当以阳的线条或体块来转化它。为了破除凹槽的直向走势,头像后方的云纹成为一个助力,三个小孩的体积分担了直向凹槽于阴面性质上的视觉变化。三个小孩中,中间的小孩尤为凸出,他是以一个四十五度角的方向探首向外,在这样的角度下,小孩与其存在的空间更为凸显,这样木料上横向的凹槽随着小孩所在的空间而转动,由此把凹槽自然化于无形,感之更为有情化物。于阴阳的相互消长上,阴阳在一个限度范围内相互演化,协调着其动态上的平衡。”

“老人家说:‘意在笔先,笔尽意存’。赞叹师爷爷思虑的周全。整件作品变化丰富,其中覆于佛陀身上的云纹‘湧动’的气势非常强烈,与佛陀安静祥和的姿态形成对比,而佛陀头部下方的小孩周身的云纹,又以一种平静的方式出现,让作品在这里回归平和。”这些是徒孙小鹏在半年制作后写的感悟。

我举一个木雕的例子,有一天在指导小鹏雕制佛祖背面左膝弯这部分的错综复杂的云纹,及云线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的原理时,对他说大的云纹的翻卷的走向,是阴走到头的时候即是阳的开端,而这时阳的另一次开端可以有一个飘忽的变异的走向,是要与人物的这部分的肢体语言起到或是吴带当风,或是调节腰腿姿势变松弛的作用,正说时,耳边响起一支越南神曲,其音色是有一种冷飕飕的但又很诡异的节律,轻盈而激越飘忽,与这几条像飘带又像云纹的翻卷而迤逦的木纹的动感在一个节律里作着华丽的合奏变化,利用这种雕刻与音乐的变化节奏很默契的特殊方法讲解也是我第一次的教学尝试,我以为很有创意,至少色、声两种效果的合力,对于疏通人的理解会优于单一的雕刻效果。那天他俩表示已看明白也听明白应如何和着音乐的节律,去做雕刻的这个新颖方式的作用了。

这使我很欣慰,我知道,这是我一种很独特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制作方法使他俩明白在雕刻时可借用很多贯通的方法的加入,来增加智慧的开窍的。针对木材两端空洞的缺陷,我用一种顺势而为的理念去做出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对山洞的描述,同时教小鹏在雕制往外流淌的涧水水纹的流向应呈无序而自然之状时,应雕出非一个方向的水纹,这是尤为重要的细节。我认为做作品的法则是处处有阴阳、总此一阴阳。要做好作品就须在把控一个总的阴阳变化大原则下,又把控好每一个小细节中的阴阳变化,从而增进了他对在制作中随时遇到的困难应该如何去破解的能力,更能借此缺陷做出意想不到的出奇效果。我是一个海派玉雕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要在制作出能传世的作品的同时,又能教育下一代可以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我总结做好这件作品,必须具备下列四点:

一是要具备“术”的层面的雕刻技能;

二是要充分理解谙熟佛学经义,同时也尽量多地输入文学元素;

三是要把佛祖弘法45年的艰辛和意义、意志、为救赎世人的品行在作品中做出来;

四是所有技艺的运用,以及每一步的行进实施,都须遵循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法则。

唯有做到上述的四点,才能做好这件作品。所以我在一个月后离开曲阳,回上海的日子里,当每日木石雕刻的照片从曲阳发来后,我都在需要改正的地方,画出修正的图像和提出意见。日复一日地逐渐使作品完善起来。

 从2021年11月21日到2022年5月底的半年时间里,在每日的批复中,基本都按负阴抱阳的道理来阐述应该如何运用“道”对“术”的指导。和对他俩指出,雕刻方面的错误理解的症结首先是对作品最本质的阴阳的不理解。出错就出在雕刻过程中,要么阴过了,要么阳过了,要么阴没到,要么阳没到,或者阴阳变化中的脱节和不平衡,在具体的部位的起伏变化上没有体现出阴阳的变化,而使作品显露出僵化、强直、刚强这些蹩病。他们没做出柔和而通畅的气脉,不理解作品中最上乘的东西是什么,应多用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柔和的理念去做作品中的链接,而尽量不要用刚强的生硬的雕刻手法。对他们日课的教学更直接拉到哲学的高度上去指出,而不是用雕刻技法的技巧来说事,我基本不用技巧这词语,而直接说你这里的错误是阴阳出了问题。

所有环节的问题都是阴阳问题,这是我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这次长达半年多的每日一次的作业批复中,我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在2022年3月19日,电视台拍摄老师专门在制作现场拉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海派玉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袁耀网授”。曲阳电视台的摄影老师为这次网授进行了数小时的拍摄,记录了现场制作的场景,学生小闫和徒孙小鹏都参与了当场的制作。实践证明,老祖宗的法宝确实管用,一针见血地在根本上,就像金刚经的教义那样,用金刚杵直捣问题的致命点上,一语中的,解决问题。我在这里重申,这是我一贯运用的以中华文明的“道”来指导做作品的独特手法。

所以,这件作品成功的秘诀在于“道”和“术”的双管齐下,把两条轨道同时运行起来,综合《佛祖涅槃图》作品能完美体现的所有成因,是在负阴抱阳法则指导下去精工细作,用理解和实践操作的双管齐下,这两点结合得愈好,成功的概率也愈高。

木石雕刻组合的主次从属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密切吻合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一是要明确必须做出木雕中的佛祖安详、肃穆的庄严神态,因为这是整件木雕作品的灵魂。内家拳理论的奥秘在于以静制动,涅槃时静默的佛祖却能令天下众生、佛界众菩萨恭敬膜拜的不仅是他的学识,更是他的品行。如何在很有限的材料空间里去表现一种无限,是一种大智慧,就如同用一句哲语道清繁复的因果理念的道理一样。仅用一根直木,让它变成《佛祖涅槃图》,集众多物象,要做出纳须弥于芥子的效果,是需要浓缩,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既做到简约,又在简约中呈现出负阴抱阳的哲理,以及在宁静中呈现出佛学后进的朝气蓬勃的汹涌正能量。作品的能量场显示的最大底蕴是从宁静中而来,老子言:“夫唯不静,故无尤。”唯有把佛祖涅槃时的澹泊宁静、安详肃穆的神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涌现出这些能量。宁静才能致远,澹泊才能明志。佛学经义的深远是用一种简约来示现的。所以,直形的木材反倒在用一种简约的造型来考验你的表达理念和实践操作。我很珍惜这次机会,稳定好自己的情绪,积聚起平生所学,用最虔诚的敬佛心态去完成这件非同寻常之难的作品。

我在三十多年以前用俏色无形原料制作的人物雕作品中,有一件三色昌化冻石俏雕作品《降龙罗汉》,其形如拳头,但比拳头小三分之一,我用原料中最上面的肉色做罗汉头部,披着青绿色袈裟呈坐姿蜷靠在屈起的膝盖上,肉色的头斜靠在膝盖上,肉色的左手自然地插入弯曲的用青绿色做成的膝、胸衣袍之中,左右肉色的肩膀和卷发裸露在青绿袈裟之外,被降伏的紫色盘龙臣服地环绕在罗汉的青绿袈裟之下。(见图P25)我带着这件作品上了上海电视台艺术类栏目,我说罗汉在睡着的时候都这么威武,醒来时一定更加神武。这件作品的三种颜色的无缝衔接的缜密和巧用理念,同样可以运用到这件木石雕的两种器形、两种颜色的衔接上。木石雕也应可做到完美的吻合。现在木石雕这件作品的二种材料的完美组合形式,在雕刻领域也是一个创新的案例。作品内核的律动和起伏的能量在不断唤醒僵直的无生命迹象的木料后,在“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哲理的灌输下,一件没有生命迹象的木头竟然在我们不断地输入哲学、文化、诗赋,以及独特的艺术加工理念的营养后,逐渐幻化了它的生命。代表佛学后进的十二个孩童代表着作品中与宁静显示着相反的正能量的涌动,所以是作品的负阴抱阳的指导理论促成了作品动静不一的功效。佛祖在这件作品中的涅槃的含义不止是简单的宁静安详和肃穆,而更是在这些效果之后的涅槃重生。这种重生的迹象就是叮咚的泉水、涌动的云纹和励志的孩童等诸元素的雕刻艺术显示,从宁静中重现生命迹象。大凡一件成功的作品必须具备事物生存、发展的辩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我曾用左右手的微雕和微刻各创一项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4年我在中国玉雕界首创翡翠微雕。我认为做小作品,能小中见大,微中见大格局;做大作品要大中见小见精微,希望现在这件作品中能见到精微。

在逐次修正的过程中,为了求得精准吻合,在木雕数次放入石雕槽的安放中,我们逐步剔除了凹陷内的多余部分,同时在把木雕精准契入石槽后,在石槽的四周雕出与木形呈负阴抱阳的纹样图案,尽量让观者看到木雕是从石雕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效果,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效果。

木雕的直形在我用诸多文化元素和独特制作理念的全力灌输下,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出现了一种理念中最为神奇的佛祖涅槃重生的生命迹象,那是一种超乎肉身本体的初级的物质层面的概念,而透逸出一种神圣的景象。正应了金刚经所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祖果断遁脱终将消亡的王子生涯,而选择普世救赎的佛道。不可思量的福德显示就是涅槃重生。在涅槃中的佛祖的脸颊在右手的托持下微微上翘,从松弛的后颈部向前飘逸出的几缕云霭,如饰带缠绕在佛祖颈项,饰带的增设也是为原料上用作制成肩膀处只高出5厘米的侷促高度而作的艺术补设。这饰带以呈不同方向的云纹从佛祖的颈后飘逸到托持右脸的右脸颊和右手腕处,使这部分的艺术表现内涵更加丰富了。这样的做法一为修饰,二为铺设与佛身形成负阴抱阳元素,增加了涅槃时的仙灵之气,亦使肩颈部摆脱了单薄迹象。有一位朋友在看了我雕的佛祖面相后说,他在2017年去了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印度菩提伽耶,亲见释迦牟尼的真身像,感觉与我的木雕开脸与之很相似,脸容、身形都透露出慈与善两字。佛祖丰润的五官和遍布全身前后左右的十二个稚气的孩童,昭示了一股鲜活新生的佛学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东升,阳光普照。一股脱尽世间凡俗的庄严、慈和、肃穆的神圣气象顿时遍布了木石雕群。令普天之下的一切众生顶礼膜拜着佛祖,昭示着鲜活的涅槃重生景象。

这时圣象中更是透逸出超乎艺术效果之上的诸如“一切皆是虚妄、得成于忍、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法不可思量。降伏其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佛学精髓。而在制作的独特的技巧表现中,易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中气以为和的中华文明智慧在佛祖的安详面容及木石群雕的制作之道的理念中则显示出统领三军的尊者地位,被“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元气充盈了经络的木料,在形而上之道的幻化后,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生命律动迹象。而诗赋的营养更将作品的完善进入了文人画的纬度。你会在木石雕,尤其是在木雕中不仅领悟到佛祖一生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圣德之伟大,又能在制作的艺术表现的格局上进入到“道”的高端。你会在作品的各种阴阳互根的起伏变化中看到纯手工技艺的制作中的文学、中华文明的能量。用诗赋感叹人生的历代文人贤达借物寄情的咏叹,佛学精髓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尤其是以一件成功的作品案例来佐证中华文明才是作品所要阐述的重中之重的传承之道。一切有形之物皆能幻化成意象的思维形象去作普世的教化。

在不露刀斧痕迹的制作中能感到文化对作品的浸淫,正如杜甫的“润物细无声”诗句的描述,从一根无生命的直形木头中会慢慢地产生生命复苏的迹象。进而使输入木雕的气血中富含睿智的这件生命体中竟能显示出中华民族勇敢精进,坚韧不拔,道德修养的丰厚内涵,感谢创作的艰难困苦成就了这次励志的实践。唐大诗人柳宗元在《渔翁》中最后两句诗:“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道出了在作品完成之后,我心中涌现的回想,从创作的纷杂思虑在宁静沉淀回落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从遥远的天际走向宁静的内心,看到雕像中的佛祖那么无虑的宁静和淡定,反衬出身上的云还在那里追逐不定,从天际下中流的回望,到无心云相逐的物象对比落差的显示后的效果之强烈反差,或心态、动静不一的变化,都在表现一个原创者的心抒。

而岩上无心云相逐的云堆之上正风起云涌地托起代表佛学未来的能量形象——十二个睿智而天真的稚童。这就是用阴阳互衬、阴阳互根的理念在疏通作品的文化气息后的能显示佛教文化无限延续的正能量的艺术效果出现后,回想起难以制作的困难与终于成功的不易,稍稍得以平复的心理描写。这十二个孩童的身姿、朝向都不相同,而且脸上神态、可以表现人物性格、志向、智商的区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都立志为佛学的光大矢志不渝的志向和信念。情亦有变化,包括所有汉白玉上的每个人物的姿势和面相、动静都不一样。如同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创作的《加莱义民》中六个勇士为了保全城市和市民,慷慨赴死,临刑时六人的神态都不一样。所以说一件耐看的作品,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的神态,一定要塑造得摆脱雷同而丰富多彩。

对照木雕的艰难,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有最为恰当的感叹:“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后他一路道出蜀道之诸难,最后一句却是他望而生畏的“侧身西望长咨嗟!”然而今天,我对于材质上的绝难却做出了一种迎难而上的决择,有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现在终于聚集了智慧,奋力一击。把它踩在脚下,勇敢地跨越过去了。

利用刨除原作花鸟图案的表皮后余下的木料,成就了如钱塘潮迎面而来的佛界后续能量的十二个孩童,表现了十二成道相的化身,作品更成就了佛陀的十二成道相中的最后一相——涅槃相。

那么对待佛祖脑后那段长30厘米,凹陷为5厘米的朝内的凹陷这个缺失,我是用什么办法去破解的呢?我是用了设在凹陷里和两条凸在凹陷两边的外凸的槽杠上的三个小孩,和散布在其间的长短云线去干扰、化解这个凹陷的颓势的。这个凹陷的形状在佛祖脑后,如果不去化解而继续让其存在,那么就会使整个作品的饱满度大受损害。我仔细观察这个凹槽的位置是在从肩部到头顶以上的这条直形上。凹槽是呈从6厘米左右逐渐向18厘米左右的宽度而向上呈趴开之状,我在此处设置的三个小孩分别是:

(一)靠近肩部的小孩,我把他以一个向佛祖肩部方向趴坐在槽杠上的正视姿势,直接用坐姿去压伏向上梗起的槽杠,意在坐化这条槽杠凸起的强直势态。

(二)第二个小孩的位置,则安排在离第一个小孩的右边,离第一个小孩有一人的距离,在凹陷最深的云堆里。取一个也是朝向佛祖肩部的坐姿,但与第一个姿势的区别在于他的上身是呈向左反转的姿势,而且孩童的脸是向左拧向脑后的,孩童的脸与佛身呈垂直的方向,形成一个犀牛望月之姿,气功学说中认为人的全身都属阴,只有人的两道目光属阳。这两道阳线的目光的作用是把凹陷里的阴的情势,由二道阳光能量向外引导,在意象上达到了改观凹陷的颓势,而使这部分缺失的内凹阴元素逐渐得到一个向阳的回复。

(三)距中间的小孩再向右宽出五公分的最外侧的小孩则用了可关闭向头顶继续冒进的凹陷颓势的门栓的设置,堵塞了凹势的向上趋势。如按佛祖涅槃的身线是横躺之姿的话,则凹陷二边的凸出的槽杠也是同属横向纬线,我设置的第三个小孩则是用插在横行的两条呈纬线的门框线之中的经线状的竖立形的小孩,这道门栓的设立,其作用是起到一个直接封住向头顶部的意识形态上继续上冒的颓势,他双手向上抓攀住向上涌动的云线,也欲在意象上搭乘到佛学无限光大,无限光明的未来正道上。小孩的身子向里前挺,既能做出稍与凹槽相同的凹线形成体形协调地去反衬他凸起三、四公分厚度的微胖的身体。这第三个小孩敦实的身形经线能量的作用,是阻挡凹槽颓势,起到回天之力作用的重器之笔。由于要把三个小孩用三个不同的姿势雕出,必须把三个人物周边的木头琢掉,琢掉后的凹面的平坦放缓的效果,使原先的凹陷逐渐平复起来,亦即起到一个渐趋饱满的回复作用。我这是运用物理学上的面积大,压强小的原理,去印证这些雕琢理念的正确性。

这个垂挂在云线上的竖立的小孩弯起的右脚鞋底朝外的姿势更增添了一种俏皮的童趣,他的脸是仰天状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阳光姿势,抬起的头也缩短了身体高度,艺术趣味更浓了。而云卷云舒的纹饰在这凹槽内及两条槽杠上的铺设,则以无序而随意状穿插于三个小孩之间,也在起到垫补凹陷内的塌陷的不足,并使梗起的两条槽杠产生弱化的作用。

在书法艺术中,毛笔字之所以能做到饱满、劲挺,是万毫齐力的作用。作品的缺陷部位的破解方法是需集聚多种智慧和技巧运用的。

至于木料头尾两个端面的空洞的化解方法,我用增设桃花源水洞的智慧,因为我想佛祖涅槃的地方,应是山清水秀之处,联想到晋代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描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捨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一段的描述。于是想如果能把这两处空洞做成天然铺垫着碎石,有水流从里面淌出的景致,这样不就在原先的景物中多添了桃花仙境的水源了吗?当横斜不一的水纹从山洞里流淌出来的一瞬间,耳旁仿佛听到了叮咚的涧水声,这两处木材的缺陷却因由于我运用、借鉴了文学的元素的营养而做出了桃源仙境的效果,从而使作品增添了一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景。

我用佛学中认知的“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功能中,把美景的“色”和泉水的“声”这二个的功能圆融了,把意象中作品的气脉都打开了,畅通了。天上、人间、地下的阴阳元素在一刹那全都通畅无阻了。

《黄帝内经·素问》卷中说:“上下出入,无器不有。”中医说任督两脉打通后则百病消除。从而真正显示了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这句名言对这根原本没有生命迹象的直木为何能变成一件生命载体的哲学上的诠释。

以前我曾用此法也化解过重约半吨的大型翡翠山子雕作品《寒江独钓》底座上突然露出的空洞,做出一种水源的效果。

一件作品的成功,尤其是我们这些纯手工劳作者的创作,不仅是用技艺,更需要的是文化的智慧的启示,这两个空洞的化解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当呈睡姿的佛祖涅槃图这件木雕放落在长222厘米,宽106厘米,高34厘米的雕有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韦驮、弥勒菩萨和众信徒共四十人的汉白玉雕上时,这两种材质和颜色以及静与动的反差效果既截然不同,又那么协调,就如同太极图中黑白两条鱼和鱼眼,白色鱼的眼睛是黑色的,而黑色鱼的眼睛却是白色的,这些元素共同融合,相互转化和作用,使作品逐渐臻于完美。

中国易经、道教文化认为宇宙中所有事物的阴中都有阳,阳中都含阴这个哲理,来阐述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这木石两件作品中有佛祖涅槃时的静与云纹、水流、孩童的动;有众菩萨的动静和云线的动静,这就是作品之所以能产生活态的涌动和呼吸之理,是形而上的“道”能驾驭纯技艺的“术”的显示的至理。

在所有中国艺术的制作形式里,如在绘画、雕塑中,云纹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佛祖身上、孩童身上和众菩萨人众之间,或隐或现的云带把独立的象一座座孤立山峰的人物,用云纹来缠绕,以轻幔、柔和而又能整体的阴阳变幻作着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或曲的气息调节的强弱变化时,达到了既是饰带,又能抚平阴阳的作用。玉石雕件中,云线也常用于材料的裂绺的修饰和遮掩。

铺设在木雕的上中下三块叠加的汉白玉石雕的排列是:最上层的石雕尺寸是222×40×30厘米 ,呈须弥山状,由右边的坐着象的普贤菩萨,站立的南海观音菩萨,坐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和在最右边的坐着独角兽的地藏王菩萨组成,四位菩萨居于须弥山的上方,而居于山下的佛祖十大弟子从左到右分别是: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十大弟子手捧逶迤展开的佛经铺展在膝盖之上,恭敬诵读,这一横幅长卷也印证了作品的宗旨和所要表述的是能将佛教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的理念。

翱翔在四大菩萨左右的龙凤代表着百兽中的所有飞禽瑞兽来参与这一佛界的盛典,显示出龙凤呈祥的祥瑞氛围,三块石雕中的中间这一块的莲花朵的图案纯为纹样,是用一块222×20×30厘米的汉白玉雕,其作用为抬高佛祖的十大弟子的坐姿,及作为上下两块人物群雕的透气功效。而下面第三块最宽大的汉白玉雕则是用作铺垫佛祖涅槃木雕之用的。

木石组合雕的基座,我设计了一个铜制底座,呈与汉白玉雕一样的长方形,尺寸为292.8×45×120厘米,其中29代表佛祖29岁出家,45代表佛祖传道45年,宽度为29岁出家,28日涅槃,基座纹样前后用八宝纹、四角用微微上翘的龙头以镇守四方之用。

纵观木石组雕之器形,最为莫测的是十檀九空,这是区别于任何材料的难度,即使连象牙整支的浮雕,那也可测出其内空的牙根部分,而小叶紫檀的十檀九空的莫测性在于其内部的空洞大小,可雕的内壁的厚薄和底下的空洞处于什么部位如从外部看,都不可预测。于是当其表面需根据要求而进行或深或浅的雕制时,则随时会出现凿穿内壁而露出空洞来的情况。

当2021年10月21日上午我在雕刻手臂部时就差点出现这种情况,幸亏我们预先做了充分准备,在进行每一步深雕时,都预先用刀柄去敲击木头,如发现其内有空洞声,就谨慎雕制,这样的进程虽然迟缓些,但必须这么做才不会出现纰漏,所以这件小叶紫檀的雕刻要做出佛祖涅槃这种平地起高楼的起伏效果是极其困难的。其制作难度使我想起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上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前有堵兵,后有追兵,又有雪山草地、大渡河铁索桥、乌江天险、娄山关腊子口等是何等艰辛,但红军翻山越岭后,出现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我们这根小叶紫檀也像唐僧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一样,在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到了真经。现在这件木雕,在做减法的雕刻中,随时会出现踩雷的险情。破解这些难点后,我悟省到超出艺术境界的学问是哲学层面的东西,它在即将成功的作品中已经在闪耀着光芒了。即整件木雕包括石雕和木石组合雕的天衣无缝的衔接已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难以言表的神圣和肃穆之大气象。我今年已经73周岁了,我能为我的晚年遇见这样一件作品的创作机会而感到这是上苍和佛祖的眷顾,我能为有一件衰年变法的原创作品问世而感到人生的荣耀,在这里衷心地感谢所有帮助和协助我而做出贡献的朋友,尤其是曲阳石雕厂的赵、夏两位厂长安排、提供加工的场地和适时的安排精修的雕工和打磨师傅,及一应环保、安全的顺利加工到作品的圆满的完成,做了一路的保驾护航工作。在这里深表谢意。我的河北籍学生闫江辉自始至终用刻苦耐劳、兢兢业业、竭尽全力的劳作,按我的创作意图去任劳任怨地,日复一日地超过半年的劳作;做木雕精修的徒孙吴志鹏年仅27周岁,也坚持了半年多,直至木雕圆满的完成,有这份坚持是很不容易的,他俩都表现出一种难得的敬业精神。

金刚经的经文则按预先的设计、雕刻在由三层汉白玉雕的背面,经文用金漆填描的隶书雕刻而成,题目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个字,则用红漆色的篆文表现,落上我书的小款和印章,这样图文并茂的作品表现形式算是完整的表达了一个佛祖涅槃的圣迹故事。

当把小叶紫檀雕件放入最下层的汉白玉雕凹槽内的那一刻,仔细观看整件木石合雕的效果时,最为显眼的是利用佛祖头上那段长度为18厘米的向上微翘的木料而雕成的一缕向上升腾状的云烟,在雕制到十天左右时,我想这一段材料呈微微上扬的势态的应制之物,应该是一种与佛祖在涅槃时躺着的平势呈一个不同态势的姿势,尤其是后来的腿部利用刨去花鸟外形所留下的木料高度,雕出六个腾云驾雾的孩童后,这里人物高度已与佛祖头部呈一个高度,且由云堆之上的十二个孩童的高度显现的能量和场气更足了。

凭我几十年经验的判断,我已断定佛祖头部这里必须增添能超过六个小孩那边的能量,但能顺着佛祖颈部的松沉而使头顶微上翘之势应做成一个什么景物?这时脑中忽然浮想起歌曲《青藏高原》的最后一句高音的拔高的原理,我想这段上翘的木料是不是也做一股突然拔高的物件?用继续上翘的劲力如能把多余的这段长度为18厘米的木料做成一缕向上升腾的云烟,那才是一种绝佳的构思。于是我在这段顺着头部向上的逐渐散开的木料趋势上大略画了向上的呈或聚或散的各种旋转、升腾的形状的云烟,云烟的升腾效应揉合了太极、草书线条与黄金抛物线等诸多原理,这样雕出的云烟便呈现出扭动、旋转而飘忽灵动的轻柔,这时超乎实相之外的一种梦幻形式的表现力出现了,当这缕轻飏的云烟雕出后,整个木雕作品的沉重感在一刹那间消遁得无影无踪了,在佛祖涅槃时呈现出庄严、肃穆、安详、从容的效果的同时,又添加了一股空灵气韵。如同毛泽东主席答李淑一词中所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一缕云烟的出现会减缓人们对佛祖谢世、涅槃时悲痛的沉重感,悄无声息地在庄严肃穆和安详、从容之诸元素中更增加了艺术效果上的空灵气息,从佛教文化的未来和发展传承的意义上来讲,这缕云烟又隐示着佛祖幻化的代表佛学未来能量的十二个孩童的正能量的向上的能量场的力量和趋势。

在两组石雕初示图象出来的一天,我让赵厂长办公室的电脑里,做出了在组合图稿形成的上中下三块汉白玉中安放上佛祖涅槃木雕的效果图后,赵厂长惊呼道:佛祖头上的这缕向上升腾的云烟才是所有作品中的最具灵魂地位的神来之笔,若无这缕云烟,也不值得用这么多汉白玉群雕的铺垫和策划。这句出自本身是雕塑高手的赵厂长之口的由衷的评语,无疑是对这件木雕作品中这一华采之笔的最好褒奖,我在深表谢意的同时,深切地感悟到这缕云烟外示幻化,中得经义,它与金刚经中一切皆是虚妄;及偈语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佛教教义是同得其妙的艺术写照。同时,也确实明白了对于非常之难或是宏大题材的创作,如没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和九层之台,起于羸土的文化、技艺的积累是不行的。

宇宙在诞生138亿年至今的日子里,无论人类文明如何进步,作为宇宙内皆应遵循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总法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根木雕是遵循此法则而制作成功的,我所有的作品也都是依此法则而做成的。

红楼梦里未曾结缘的木石姻缘的夙愿在这件作品中的成功结缘,源于技艺和技艺之上的佛学,以至易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智慧和善缘功德之加持而成就的。王羲之在著名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所发出的每个人虽然志趣不同,但做成事的理一样,万物转瞬即失,人生及人世间的一切或在俯仰一世的俛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和继而指出这些客观造成的因素,并未能阻止、妨碍一件成功作品的诞生。王羲之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感叹,作为有文人情节的我感到如此的幸运,这根用近千年时间在印度出生的小叶紫檀,最后竟辗转到我手上,由我改变已雕好的花鸟图案来制作表现同为印度的佛学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励志人生,印度出产的小叶紫檀和诞生的佛教和由中国出产的汉白玉、中国的雕刻艺术工作者袁耀在他所创作的《释迦牟尼涅槃图》的结缘,是在二千多年的时空交汇中,促成了这段木石姻缘。这段木石姻缘的作品不但在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上都是独具创意的,其超越宝黛木石姻缘的更高层次的悲天悯人,普世救赎的献身精神和德行,为已长久被确立为华夏文明的儒、道、佛三大教文化中的众多佛教题材作品增添了一件饶有特色的作品。作品中的意象美已从视觉享受中升华至物象美之上,被人们长久地感化在记忆里。

从唐李商隐《韩碑》:“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的叙述,联想到今天我们做非遗传承,我感悟到若无作品的承载,以何去传承作品要表达的文化理念?李商隐在诗中继续说道:“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他对韩碑的损毁以至内容尽失的忧虑,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同样具备深刻的现实主义教育意义。

小记:在从去年十月至今年六月的制作期内,我遵照政府的法令,一边配合政府做好防疫工作,一边抓紧时效完成这件作品的逐步精修,尤其是从四月一日起至六月一日,在居家严防的特殊日子里,我每日批复从河北发来的作品照片,认真而及时地作修正意见并在需要修正的地方用红笔画了正确的方案,使学生和徒孙能正确地贯彻我的意图。这种特殊的指导、教学方法,在作品逐步走向完美收官时,证明是正确的,它不但使作品在由于疫情之阻隔而不能亲临现场去指导的情况下,而进行远程遥控的“网授”形式,在完成一次最卓有成效的作品指导时,又进行了一次非遗文化的传承教学。在这半年多的日子里,我又在另外创作一件翡翠微雕作品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在去年九月成立在闵行区浦江镇的培训残疾人学习玉雕的工作,更是指导学生朱喜伟、杨爱飞、鲁航江在夏总作为商会会长亲自带头并动员浦江镇商会全体企业家捐款设立的工作室,不能间断教学和能让残疾人做出成果的工作,去努力做出证实让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食其力的励志人生的案例。所以,在艰辛的防疫期间,我用顽强的拼搏精神证实自己在古稀之年后还能保持充实的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的愉悦感。努力让生命的每一刻时光的流淌中,使它的价值得到一种超值的多功能体现。著名画家程十发有一句“不教一日空闲过”的话,在我年轻时就是我一直铭记的激励我人生的经典教诲。

 

作者:袁耀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7、68期(合刊)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