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良渚文化陶器述评

时间:2025-9-6 13:42:30 点击:


良渚文化玉器早已蜚声国际,而事实上,良渚文化的陶器同样璀璨多彩。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日用器物,出于实用和美观 的需要,形成了器型多样和纹饰丰富的特点,也成为辨别 不同考古学文化区分的指示器。而良渚文化古朴厚重、内 蕴细腻的特征亦体现在这些精美的陶器上。 现就以下十八件良渚文化陶器,作具体的简要叙述:

一、陶鼎,泥质黑陶,加以细 砂,快轮精制,有环钮器 盖,大口鼓腹,腹上三圈 凸弦纹,腹下按三个刻划 纹鱼鳍形足,系炊器,用 以烹煮肉食。
二、陶鼎,与上件大致相同,泥质灰陶,腹下部有一鳃 管状流口,系液体加热器。
三、陶鼎,陶质为灰陶,腹部一侧有一把手,鱼鳍足加厚,时间较晚。从三件鼎看,此系主要炊器,而鱼鳍足为主要特点,系良渚文化典型器。
四、陶豆,泥质黑陶,快轮精制,大口浅盘,下有圈足, 上有二圆形镂孔,系良渚文化常用的置放食物用器。
五、陶豆,泥质黑陶,快轮精 制,大口浅盘,下有喇叭形高圈足,其上有四周凸弦纹形成竹节形把,此件较上一件时间稍晚,为良渚文化典型器。
六、陶壶,泥质灰陶,轮制薄 胎,大口鼓腹平底,腹有管状长嘴,一侧有一半环形宽把,系注水用器。
七、陶壶,泥质灰陶,直口短颈,鼓腹圈足,口部有双鼻,颈腹部绘有红色条形彩带,此系精制容器。
八、陶盉,泥质灰陶,轮制薄胎,口有宽流,鼓腹平底,底有三乳足,腹有宽把,形状精巧,系贮酒器。
九、陶鬶,夹砂灰陶,轮制薄胎,口部捏出一流,长颈 宽肩,下有三袋足,一侧 有一半环形宽把,系温酒器。
十、陶盉,泥质灰陶,大口斜腹平底, 口腹间有一短嘴,一侧有环形阔把,另一侧有宽出附耳,系注水器。
十一、陶甗,泥质灰陶, 羼和细砂,高温烧制。上部形如陶罐,大口鼓腹圜底,腹部有双耳。容器,盛放食物,置于火灶上烧煮。火灶为夹砂灰陶,大口深足平底,有一对牛鼻耳,造型独特,为良渚陶甗珍品。
十二、陶盆,泥质灰陶,大口弧 腹平底,底下有三矮足,口沿有四个系鼻,鼻孔作贯耳,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特点之 一 ,此系食物容器。
十三、陶盘,泥质灰陶,快轮精制,大口浅腹平底,系置放食物的盛器。
十四、陶罐, 泥质灰陶,小口短 颈,鼓腹圈足。腹部有刻划纹和月形、山形两个刻符,实为象形文字。此件是食物容器。
十五、陶尊,泥质黑陶,黑衣灰胎,侈口高颈,溜肩深腹高圈足,肩部刻划网纹和鱼形刻符,亦为象形文字, 此件为大型容器。前一件陶罐与此件陶尊上 的文字是重要发现,值得重视。
十六、陶尊,泥质黑陶,黑衣灰胎,小口短颈,鼓腹圈足,腹上部有两个鱼形刻符,系象形文字,此件为盛酒器,同上述罐尊器同有文字,这三件时间似略晚。
十七、陶杯,泥质灰陶,快轮精制,口部有高流,深腹圈足,腹部一侧有一环形阔 把,系酒器。阔把是良渚文化特点之一。
十八、陶壶,泥质灰陶,外施黑衣,系由泥浆调理而成。器作高颈鼓腹圈足,口部有一对贯耳双鼻,又称双鼻壶。颈中部有六周凸弦 纹,颈上至腹上部遍刻近 百个飞鸟纹,器形精巧,刻纹细致,系黑衣陶精品。此为良渚文化有特色的典型器,此件时间稍晚。
总体来看,良渚文化陶器的胎质主要为泥质灰陶和黑 皮磨光陶,炊器亦为褐红色的砂陶。黑皮磨光陶的质地 纯净细腻,陶土经过淘洗,调成泥浆,施于外表。此时代 的陶器已出现快轮制作,器壁薄匀规整,说明制作技术已 达高峰。陶器器型多姿多态,盛行宽流、阔把、加鋬、贯 耳、双鼻、三足等附件,都是装饰上的特征。良渚文化陶器分为早、中、晚三期,各以张陵山上层、反山瑶山墓地、寺墩大墓为标准器。这批陶器都为中期,正好出土于反山瑶山周围,与其有密切关联。大面积的考古发掘证明,反山瑶山地区为良渚古国的中心,并于201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这批陶器可作为良渚古国的典型器作为展品, 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张建强 汪遵国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78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