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湖笔世家的传承之路

时间:2022-7-1 10:54:04 点击:

   文房之首  善琏湖笔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之重要象征。浙江湖州善琏镇是中华文房四宝之首——湖笔的发源地,有道是“天下毛笔出湖州,湖州毛笔出善琏”。湖笔又称“湖颖”,“颖”也是它最大的特点。所谓“颖”,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系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故被誉为“笔中之冠”实不为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湖笔制笔技艺的精细和繁复。2006年5月,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说湖笔最初是由秦国的大将蒙恬发明的,一位舞刀弄枪的将军,怎么会是湖笔的发明者?这其中一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无论史实如何,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善琏人早已把蒙恬当成“笔祖”,并和湖笔文化的精神信仰一起来尊崇和坚守。走入善琏镇,几乎可见“人人为笔工,家家产湖笔”,而又以工艺考究出众者被奉为上品。作为湖笔之乡,湖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一代代湖笔匠人努力的方向。湖州善琏双喜湖笔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建梁就是其中之一。

 

子承父业  精艺求精

钱建梁自幼就是在做毛笔的氛围中长大的,小时候的他经常站在长辈身边,看着他们选料、择笔。而爷爷奶奶和父母们起早贪黑地不停做毛笔,是那时的钱建梁对整个家族的印象。1979年,钱建梁高中毕业,进入含山湖笔厂,主要工作是刻字。因为自身的天赋再加上耳濡目染,钱建梁的“刻字”技艺逐渐炉火纯青。

年轻人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憧憬和好奇。1981年,年轻的钱建梁参军了,在舟山的海岛部队当了4年兵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重拾家族传承的刻字技艺,一干就是几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与湖笔有着特殊的情缘,制笔是我的终身职业,做出好湖笔,让这个传统产业重塑辉煌,是我毕生的梦想”。在钱建梁不断的努力下,他的企业生产的湖笔多年来始终驰名中外,其产品被列入浙江省出口商品质量保证生产名录,荣获出口商品免检证书。

一支小小的湖笔,制作过程却极其复杂!几十道工序,全靠手工完成,每道工艺的技艺又相当考究。而湖笔生产千百年来依然完全靠纯手工制作,学习难度高、工作清苦,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学艺过程艰苦、单调而漫长,所以如今真正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多是老手艺匠人在坚守。从事湖笔制作的都是50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湖笔制作的人才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断档状况中。

为了让湖笔产业持续发展,后继有人,钱建梁进一步规范了湖笔的制作技艺和创新发展思路。从战略高度提升湖笔的声誉,打造湖笔文化的旅游品牌,与农民学院善琏教学点联合组织举办了多期湖笔经营、制作工艺培训班和湖笔制作技能比武,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聘请湖笔传承人、湖笔制作工艺大师来培训班讲课,传授湖笔制作技艺。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年青人对湖笔产业的关注和兴趣,培养了一批湖笔制作工艺师,为这个古老的文化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做毛笔的技艺是祖宗传下来的。为了善琏及湖州整个湖笔产业的发展,我愿意把我的制笔方法和经验毫无保留的和家乡父老一同分享。”钱建梁说。

 

妙“笔”生花   推陈出新  

不知何时起,“湖笔”这两个字成了中国毛笔的代名词。善琏是湖笔的故乡,走进善琏镇,映入眼帘的是象征着湖笔的“笔塔”。而钱建梁的善琏双喜湖笔有限公司就坐落在笔塔旁。在他执掌这家老字号企业期间,公司长期为杭州“西泠印社”、上海“朵云轩”、天津“杨柳青”等多家“百年老字号”持续提供精品湖笔货源,也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企业以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产品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州市百家优强服务企业”,并成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技术”的生产基地之一。

时间退回到1979年,那时候的钱建梁刚刚高中毕业,父亲钱金龙是含山湖笔厂厂长,但想要让儿子钱建梁“顺利就业”却不是件容易事。他依靠自身的天赋再加上从小的熏陶,以及刻苦的努力,含山湖笔厂终于同意接收他为员工,主要工作便是刻字。1996年,62岁的父亲钱金龙退休了,钱建梁接任厂长。那时的笔厂已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双喜”,在当时,湖笔的销量非常大。都是国外大订单并且利润高,所以厂子除了为国内几家“百年老字号”提供货源外,他主要将产品销往国外,很受国外市场喜欢和追捧。

然而,由于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末的湖笔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从1998年开始,双喜湖笔企业开始了连续六年的亏损。到了2004年,钱建梁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转折点。“那时候公司上上下下都困难,除夕夜,当我发完最后一个员工的工资,我的口袋里就剩下90元了。”回忆起那段心酸的经历,钱建梁感慨万分,他说那时企业资金相当紧缺,甚至员工工资都成了问题。痛下决心出售旧厂后企业终于有了一些周转资金,钱建梁拿出一部分盘下了一座小办公楼,这座楼便成了善琏双喜湖笔有限公司的制笔及办公地点。企业有了相对稳定的基础后,钱建梁开始大胆的尝试湖笔工艺的创新和改良。

传统的制笔脱脂方法是用石灰水浸润动物毛,一次在听闻日本匠人是用草木灰脱脂后,钱建梁萌生了一个想法:用植物燃烧过后的灰烬为毛脱脂。“日本匠人的脱脂方法给我带来很大启发,我总在想有没有一种脱脂方法可以高效且不让毛锋受损。”在2007年和2008两年的时间里,钱建梁带着他的团队四处奔走,在和浙江大学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项目后,开始了不断地咨询和试验过程。

为了做实验,钱建梁采购了大批原材料,花费了无数精力和资金,两年半以后,实验终于成功。双喜湖笔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稻草灰脱脂技艺的研究,从此之后他们的毛笔更加经久耐用。三个月后,公司获得了当时国内制笔产业首个“国家发明专利”证书。钱建梁说,现在的当务之急仍是提升整个善琏湖笔的品质,做出拥有自主品牌的精品。

 

“三义 四德” 世代相传

湖笔制作工序复杂,作为湖笔世家第三代传人,钱建梁始终恪守着祖训的“三义”、“四德”,维系着制笔工艺的代代相传。“我们家这条祖训传承了上百年,教育子孙都是靠这条家训。” 钱建梁说。

这个有些长篇大论的家训,钱建梁早在10岁时就已经烂熟于心。“完整地背出家训,才能有零食吃。”钱建梁打趣说道。钱氏家训是老太公定下的,由于老太公早逝,他对家训最早的认知是来自父亲有些霸道的“惩戒”。原来,钱建梁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每到周末,父亲便会让他们三兄弟分排站立,齐声背诵家训。“那时候家境贫寒,父亲以零食为‘饵’。如果背不出来家训,零食就免了。”所以全家人都会背家训。“一百多年前,老太公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立业的规矩和持家的方法。”钱建梁说,四字家训传承了近百年,他也经常教诫儿子莫忘家训。“儿子还不识字的时候,就已经会背家训了。”

祖训中的“三义”指精、纯、美。“精”指拣、浸、拨、梳、结、配、择、装等72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纯”指选料严格细腻,以“千万毛中选一毫”的态度进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书、装潢等高度统一。

“四德”指“齐、尖、圆、健”。“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尖”是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圆”指圆转如意,挥扫自如;“健”指健劲耐用,不脱散败,有弹力而显书者笔力。“三义四德”,是家族对湖笔制作技术的一脉相承。父亲一生致力于湖笔制作及其研究工作,他和儿子钱佳奇当初也有个约定:35岁后,回家乡传承湖笔。如今,儿子已经逐步接手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带着年轻人独特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精神,为湖笔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钱建梁的坚韧不拔,精益求精,也着实让儿子打心底里佩服。从12岁开始,钱佳奇便独立到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就读,从市区到善琏来返都是他自己一个人。“他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孩子,从来不需要我操心。”钱建梁说,凡是学校、公司组织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一次都不落。

扎根湖笔制作几十年,钱建梁对湖笔工艺的研究与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从笔杆刻字到产品设计,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制作,从工艺积累到科技创新,真正做到了学无止境。如今他已是毛笔制作标准从地方到国家的标准起草人,2015年荣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他在祖训的基础上又将“四德”丰富为安身立命,造福社会的为人“四德”,“齐”指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尖”是创先争优,精益求精;“圆”是与人为善,博雅达观;“健”是坚韧不拔,迎难克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国人的精神家园。作为湖笔文化的传承者,几十年来无论制笔行业如何起伏变化,钱建梁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默默地耕耘与探索。我们衷心祝愿他的湖笔事业能有更大发展,为国家和民族再造辉煌。

 

 

作者:赛 夫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7、68期(合刊)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