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进中国国家文化事业大发展”的需要,是由各有关部门牵头,有中国文化界、学术界、美术界、工艺美术界、美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机构。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弘扬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组织专家学者,以高视野、多角度全面调查研究中国国家艺术文化的现状与前瞻,客观、公正、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真谛,对华夏经典、名人名作、古今瑰宝进行深度研究探索,对各领域的艺术人才、能工巧匠进行分类排查、保护、发掘和培养,对所有学术研究、名作分析、大师评审,按国家有关规定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使精湛的华夏艺术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力的发扬和传承。

  •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家正
  • 常务副主任:李兆卓
  • 副主任:廖静文、吴树青、刘大为、秦耕、王子忠
  • 研究员:耿宝昌、靳尚谊、杨伯达、韦克义、叶佩兰、徐庆平、王子忠、秦耕、李文连、孙其峰、卞毓方、孙建华(特邀)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 > 非遗传承

皮雕女神:陈小燕 —— 集草原灵韵的先锋设计师


 2011年,一组以《梦回远古》为题材的皮雕系列设计作品,一举夺得“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让人们充分领略了蒙古族非遗手工艺品的文化魅力。2016年,这组作品再次受到关注,又获得了国家旅游局“中国十强旅游商品”称号。屡获殊荣的创意设计,让这位幕后的设计师陈小燕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将马背民族的传统特色手工艺品搬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的舞台,这并不是第一次。但是能够夺得金奖,成为中国十强,在自治区来说尚属首次。以民族风情、民族元素、原创设计再现的非遗手工原创皮雕艺术品,颠覆了许多人对于皮雕设计的固有观念,让浪漫的蒙古马“踏”出了一片新天地。此次参展的手工艺品制作历时数月,全部设计由陈小燕独立完成,这也让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位年轻设计师身后的系列作品。
陈小燕,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典型的七零后设计师。沉稳、踏实,却不乏独立睿智的思考。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十强旅游商品设计师、国家旅游商品金奖设计师、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金奖设计师、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当无数的头衔和光环纷至沓来,她不但没有沉浸在这些荣誉里,反倒是避之唯恐不及。如今,已获得众多头衔与奖项的陈小燕,依然保持了她一贯的低调风格,对于频繁的社会活动和应酬场合,总是难觅她的身影,偶尔闲暇时,她最大的爱好便是躲起来看书和陪伴家人。 
1999年,陈小燕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先来到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做图案设计师,学习服装设计的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无限憧憬,许多创意念头,在脑海中激烈碰撞着。可待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里并不能施展自己的所学,于是放弃了稳定的薪水,果断请辞。辞职后,她受邀来到大学教授艺术设计,看似轻松的岗位,对这个有着独特抱负的年轻人,却始终无法施展才华。没有压力,也就失去了动力,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这是陈小燕内心深处一直以来的信念和真实想法。2006年,一个偶然机会,陈小燕结识了苏鲁锭的云成义总经理,这位有着振兴民族传统手工艺情怀的土默特蒙古人,慧眼识珠,力邀陈小燕加入自己的团队。在经过认真考虑和了解了苏鲁锭这个民族品牌后,共同的理想勾起了她内心深处的民族情结,于是陈小燕开始尝试着从事手工皮制工艺品的原创设计制作。为此,她不但通读了蒙古史,而且遍访内蒙古民间以及国内外各地的手工艺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个原创设计师来说,眼界无疑是最重要的,陈小燕深谙其中的道理。数年间,她默默地游走于蒙古族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设计思路之间,不断地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注入到手工皮艺的传承与创新之中。
皮雕,是以皮革为雕刻材料的一种雕刻工艺,在世界各地都流传有这种古老的制作工艺。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在游牧民族传统的马具、马鞍、皮囊、服饰、刀鞘上随处可见精美的皮雕纹饰和手工技艺。彼时在欧洲,皮雕甚至一度成为皇家贵族身份的象征,工艺手段也仅为私下传授。皮雕工艺一般以牛皮为原料,需要经过鞣制、打版、绘图、雕刻、染色、打孔、缝制、打磨等等步骤。陈小燕介绍说:“一件制作精良的皮制品大约需要六、七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这其中的每道工序都只能用纯手工操作。”牛皮本身的特性使皮画中雕刻出来的花、叶、羽毛、树木等不再是生硬的感觉,而是柔软的,灵动的,充满勃勃的生机!用陈小燕的话说“皮革是有生命的,会呼吸、有温度,甚至能感知到我们的思维和讯息”。
她笔下的皮雕艺术品,既是绘画创意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经典之作,也是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结晶。在作品中,陈小燕创造性的把浓浓的民族情愫与东西方文化中的浪漫元素溶于一体。皮雕,对于手工艺人的经验和手法要求很高,每一个精美图案的雕刻,都需要几千次,上万次的敲击才能完成,由于皮革所具备的可塑性,一旦失手,整个作品都将功亏一篑,为此,她不但大量的研究最佳设计方案,也在实践中摸索皮雕制作工艺的所有环节。
“一件真正好的皮雕工艺品,你可以在其中追溯到许多民族文化的内涵,它是创作者赋予了灵性和思考的作品。所以,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才会让你看起来总是那么耐人寻味,意蕴非凡。古往今来所有不可多得的艺术臻品,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创作者的技艺、专注、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陈小燕意味深长的对我说。 
“那么你觉得艺术品或者说一件能够值得传承的手工艺品,它具有的那种灵性和魅力到底是什么呢?”我不禁问道。
“我想或许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的专注和通过双手赋予作品的独特思考吧,它应该就是手工艺人(艺术家)的匠心。中国制造需要匠心,民族手工艺更需要匠心。守住初心,不只是时间上的坚守,更是工艺上的坚守”,陈小燕说。我不禁暗自感叹她对皮雕事业的那份匠心和执着。
陈小燕,曾在大学做过老师,机缘巧合,她非常喜爱骑马。骑马就会用到马鞍,蒙古族的马鞍和佩饰有它自身独特的工艺美。蒙古族民间曾流传着一句俗话:“男人有钱骑在马上,女人有钱戴在头上。”大意是说男人的马鞍和女人的头戴(头饰)是游牧民族最值钱的家产。因为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时代,牧民们在茫茫草原四处迁徙,自然不方便携带太多辎重,那时要了解一户人家富裕与否,看看马鞍便基本知道。在牧区,至今仍有许多民间手艺人制作马鞍和佩饰。制作马鞍的手艺人掌握着许多不同工匠的手艺,皮匠手艺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经过银铜装饰的马鞍必须要配以各种皮饰品,皮条或皮褡裢等,既是美观的佩饰,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雕花的马鞍,曾让陈小燕对蒙古族皮雕工艺久久痴迷,以至于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或多或少会体现出马背文化带给她的灵感与冲击。
回顾这些年,陈小燕在皮雕艺术领域可谓履历丰富,硕果累累。凭籍着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基础优势,和她个人独特的美学视角,陈小燕游走于设计师、手工皮雕艺人、皮革艺术产业先锋三重身份之间,也更增加了她对于民族元素的跨界、设计、创新的感悟。2008年她主持研发了便于携带又不失皮画固有特色的大型卷轴皮画《天骄图》,为央视热播剧《草原春来早》开机献礼。《昭君出塞》卷轴皮雕艺术画作为呼和浩特市赠送国家奥组委的指定礼品,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立体的造型艺术与卷轴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皮雕工艺新的模式和文创产业销售的新元素。由她率先研发出的皮画装饰风格,将蒙古族服饰镶嵌工艺巧妙运用到皮革上,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元素,十年间常销不衰,屡创榜首佳绩。2016年陈小燕随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等领导人参加美丽草原我的家——斯里兰卡内蒙古文化周活动,其间,她设计的皮革艺术品受到斯里兰卡国家领导、民众、媒体的狂热追捧,竟然连带来参展的非卖品也被抢购一空。作为设计师来说,她的内心自然无比兴奋激动,民族的、世界的,让她在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之余,更感到了肩上沉沉的压力。
闲暇之余,陈小燕最喜欢看书与旅行。一张皮革、一把刻刀、一支毛笔、一盒染料……能让她立刻除去浮躁,走入宁静的皮雕世界。她说:“我喜欢雕刻皮画时带给我的宁静、禅定的感觉。也喜欢完工后满满的成就感,以及客户拿到皮雕后的惊讶、赞叹!”不过,在陈小燕看来,设计制作皮艺给自己带来的心性上的修磨和锤炼,比什么都来得珍贵。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和草原文明的发祥地。地域文化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皮革艺术这门古老的技艺作为内蒙古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并将它发扬光大。如今,陈小燕的许多作品都被呼和浩特博物馆中国古代蒙元文化展览永久性收藏。在受到国内外艺术机构广泛关注的同时,她还独创性地将自己设计开发的皮画、皮雕作品进行程序化,形成研学旅游、课外实践活动的课程。由她主导的“传承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活动,已有近5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将浓缩了民族元素、草原文化符号的皮画通过120分钟培训、实践,让孩子们感受到内蒙古特有的文化魅力,感受民族文化带来的玩乐与兴趣。为了将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她把民族皮革艺术从创意、设计、制作、销售等几个板块,做成系列教材,2014年至今,她还承接了国家教育部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已培训全区各盟市青年教师近30名,培训后的教师们在各自领域开展的文化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她将民族工艺孵化培训,给学生们增加课外技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学生们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一向低调的她总是很少对外人提及这些傲人的成绩。
陈小燕感叹道:“生长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汲取着千百年来草原游牧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硕果,是一种幸运,更是长生天对我的礼遇。作为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工作者,我们的路任重道远。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大庆,这是内蒙古全区各族人民的节日,也是手工艺人展示多元文化的缤纷舞台。如何让民族工艺品成为内蒙古的文化名片,为民族文化产业壮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不仅需要我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也需要行业内从内涵和品位上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让我们的民族工艺品成为世界品牌,真正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