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进中国国家文化事业大发展”的需要,是由各有关部门牵头,有中国文化界、学术界、美术界、工艺美术界、美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机构。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弘扬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组织专家学者,以高视野、多角度全面调查研究中国国家艺术文化的现状与前瞻,客观、公正、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真谛,对华夏经典、名人名作、古今瑰宝进行深度研究探索,对各领域的艺术人才、能工巧匠进行分类排查、保护、发掘和培养,对所有学术研究、名作分析、大师评审,按国家有关规定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使精湛的华夏艺术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力的发扬和传承。

  •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家正
  • 常务副主任:李兆卓
  • 副主任:廖静文、吴树青、刘大为、秦耕、王子忠
  • 研究员:耿宝昌、靳尚谊、杨伯达、韦克义、叶佩兰、徐庆平、王子忠、秦耕、李文连、孙其峰、卞毓方、孙建华(特邀)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 > 艺术家动态

彭志勇:数千年华夏瑰宝 七十载玉路前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在这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祖国的安定昌盛,繁荣富强,给文化事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尽情施展才华,文艺得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习主席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也未曾中断。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跟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一起传承发展。玉雕从自身独特的一面反映着我们这个古老名族对宇宙和大自然、对人类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谱写出精彩的、千姿百态的行为篇章。作为中国独有的技艺,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2008年玉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雕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发展和有力支持。建国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玉雕雕刻技术的提高,使用工具的改进,玉雕产业各方面都在随之进步发展。
五十年代,党和国家提出:“应该保护和发展各种工艺美术品行业”指导思想,使玉雕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玉雕工艺品开始由内销转向出口。因利润较大,玉雕行业发展速度增快。分别以北京(天津、河南镇平、河北)和上海(扬州、苏州、浙江、福建)为中心形成南北两大基地,相铺相成。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家发布相关文件,党和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玉雕业迅速发展。玉器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相关从业人员不断増加,玉雕业初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制作水平也进一步提高,逐步提高到造型美观,工艺细膩的繁盛时期。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技术、资金和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强力扶持。玉雕业紧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玉雕工艺革新快,玉雕题材创新快,玉质品种拓展快,玉雕制品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美不胜收。玉雕艺术家也呈现更加专业化的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近几十年玉雕业稳步发展,玉雕工艺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当代玉雕工艺,从大的流派来说,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北京为代表,涵盖辽宁、天津、河北等北方各省市。南派以上海为中心,包括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玉雕虽有派别之分,风格立意追求不同。
作为海派玉雕的一员,我认为海派玉雕的真正贡献在于“海纳”和“精作”。“海纳”,正如它的字面意思,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都可以吸收消化,却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精作”也是我所始终秉持的理念,玉石与金银不同,玉的雕刻是做减法,无法重来。而且好的玉料难得,所以在玉石的雕刻上面,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全情投入,精益求精,以求做出最好的作品。
我在创作《八骏》的时候在原石材质选择,俏色运用上花了很多心思。原石是一块上佳青花籽料,黑白各半,黑色这一面,我准备雕刻八匹骏马,在处理八匹马的关系上,受到玉石原型很大的限制。因为青花籽料白与黑的厚度,七匹马定位以后,最下面那匹马的创作遇到了瓶颈,迫使创作进程停止几个月。这匹马无法像其他马一样做成奔跑状,但玉石的肉质厚度偏厚,又不能就这样让它凹进去。经过苦思冥想,我根据玉料的形状、造型整体走势做了一匹滚马,正好跟玉料的颜色、配比相融合,使整个作品更生动欢腾起来。作品后来得到行业内外的赞誉,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磨玉工具,需要玉匠有着高超、熟练的手艺,才能完成一件玉雕作品,作品大半的价值都依附在工艺上。现在不同了,科技不断进步,玉雕工具越来越先进,加之互联网的运用,在玉雕工艺方面机器已经可以做得比人工更精准、更迅速、更完美。玉雕工具的发展使我们在未来很难对一件玉雕作品的工艺啧啧称奇,因为这些用机器可以大量生产,对于容易得来的东西,没有什么好大加称道的。
有人说未来机器雕刻会取代人工雕刻,大师不再重要。我不这么认为。机器虽然可以生产工艺品,但无法生产思想、创意,终究还是由人所控。如今的消费者,往往不会单冲着精湛的工艺去买作品,而是更看重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创意。因此对于玉雕创作者来说,光工艺纯熟只能算匠人,能读透材料,以工艺衬托、强化造化自然本身的魅力,又能将立意落回平实的生活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上,才能算大师。
其实我们眼下的这二十年,正是整个行业在新中国之后重拾玉文化精髓、摆脱封建审美束缚、续写玉雕艺术新篇章的二十年。玉器创作告别了建国初期的“玉雕厂模式”,个人艺术风格、品牌得到了前所未有尊重,这一切意味着一个真正能出现大师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建国七十周年,玉雕行业也经历了新的七十年,这七十年有一帆风顺,但是也难免会遇到挫折。纵观近几年来玉雕行业发展,结果不尽如人意。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的玉器行业与玉器收藏受到了较大冲击。玉器拍卖和交易量锐减,玉器行业面临困境,这是经济规律的必然反映。欧美经济低迷,出口量减少,很多外销企业都来争夺国内市场,无形加大了竞争。政府限制消费,直接影响相关行业,奢侈品市场受到巨大冲击。
其次,玉料资源匮乏。尤其是和田玉,过去几千年的开发利用规模较小,只是用作皇帝贵族享用的装饰品,普通百姓很少接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玉开始大规模走进寻常百姓家。玉料大量开挖,新疆和田玉资源已接近枯竭。如今高端籽料在市场上只有少量流通。
最后,玉雕产品缺乏创新,严重同质化。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玉雕产品,粗制滥造,精品奇缺,低端的机工货品充斥市场。创作题材老旧,形式单调,与当前时代脱轨,没有新鲜感。不仅很难提起消费者购买兴趣,而且同质化无特色无差异,不利于消费者识别。这也是导致目前市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俗话说“危险与机遇总是相伴相随”,目前市场状况总体看来确实不利,不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玉器收藏的保值作用反而愈发凸显了。因为相对疲软的市场,往往会有许多好作品出现,价格也相对合理。对玉雕创作者而言,此时正是潜心创作提升自己的重要时刻。马克思说过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面对玉雕行业所处的危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行动起来,谋求新思路、新发展。个人觉得玉雕在经历高速发展步入交易量调整期的当下, 私人个性化定制或将成为行业下一个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尽管很多玉雕作品艺术价值非凡, 但将客户个性需求融入创作中,才是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私人定制,是针对个人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将消费者对玉石材质特性的认识以及心理需求融入在设计中,从创作源头定制个性玉雕,将实用和审美兼具融合,也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当代玉雕的价值。玉雕作品要走跨界合作之道,从不同角度给创作带来新的思考空间,让更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为玉雕注入新的内涵。
每一块玉都是大自然赐予的非常珍贵的礼物,有着它的独特性,要引领好玉雕私人定制的发展还难点重重。玉雕市场确实有点混乱,和国际品牌的成熟机制无法比拟。如何把当今玉雕行业做好,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如何让消费者了解玉的功能与实用性,又如何更进一步解读玉文化……都需要我们更好的解决。大部分消费者不论是否懂玉,简单心理需求就是想买一块和田玉,想找一块有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而艺术家就是去了解这些,聆听他们的人生故事,他的想法。
有人说,玉雕往下去没有路,我不赞成。路漫漫其修远兮,玉雕不仅有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玉雕在不断向前走与时代、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始终不要忘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座宝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有取之不尽的创意、题材,如何运用好这座宝库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
习主席说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在玉雕行业内,我对扳指情有独钟,我觉得扳指的弧面打开就是一个画轴。过去的时候说宗亲贵族、家谱的传代,讲的可能是人文的层次。但在玉雕扳指上,将现阶段个人的故事用图案与文字记录下来,留下空白给儿孙续刻几代人的经历,就像一个家族谱的传承一样,它不会因为燃烧而焚毁,也不会因为时久而腐烂。只要这块玉存在,故事就都会在,而且还会有延续。中华玉文化会一直延续下去,书写它的新篇章,让我们一起期待玉雕产业的下一个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