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进中国国家文化事业大发展”的需要,是由各有关部门牵头,有中国文化界、学术界、美术界、工艺美术界、美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机构。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弘扬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组织专家学者,以高视野、多角度全面调查研究中国国家艺术文化的现状与前瞻,客观、公正、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真谛,对华夏经典、名人名作、古今瑰宝进行深度研究探索,对各领域的艺术人才、能工巧匠进行分类排查、保护、发掘和培养,对所有学术研究、名作分析、大师评审,按国家有关规定均不收取任何费用。使精湛的华夏艺术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力的发扬和传承。

  •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家正
  • 常务副主任:李兆卓
  • 副主任:廖静文、吴树青、刘大为、秦耕、王子忠
  • 研究员:耿宝昌、靳尚谊、杨伯达、韦克义、叶佩兰、徐庆平、王子忠、秦耕、李文连、孙其峰、卞毓方、孙建华(特邀)
中国国家艺术研究中心 > 艺海撷英

石言志,刀寄情——费名瑶方寸世界的篆刻之美


 中华文字沿革的方式一直为艺术精神所引领,中国的文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以古老的象形结构延续其造型的,不擅变化,似乎千百年来如如不动。然以其精深幽微,却变化万千。汉字能镌能刻,镌之以金,曰铭,勒之以石,曰刻,镌刻亦为美,其美亦有“法”。以西周“墙盆”为例,大概是最早篆刻家的落款了。中国文人代代皆有捍卫其艺术精神者,薪火相传,不绝于世。中国文化中有“金石、书法”比肩而行。汉字的沿革,生生不息,此身死,他身生,此形死,他形生,是为神仙。中国知名篆刻家,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费名瑶先生就是神驰周秦汉魏之间的健行者,其深情所向,取诸怀抱,求道若渴,游韧金石,阴阳和融。古往今来,多少书家、篆刻家的心血,莫不倾尽于此。
费名瑶身上有着艺术家的基因。在祖父的启蒙下,他十岁拿刀,自此潜心研习于方寸之间,手中的刻刀一拿就是六十多年。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习,不求功利,技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费名瑶的印,每一方都是美的见证。金石刻印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祖宗之宝不能绝,这种意识在各领域的大家身上最为强烈,文化传承,宁精勿滥,后继有人不在人多,而在艺精,这在当下中国文化传承的社会语境中是很好的启示。
费名瑶,是我国当代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会员,读他的印谱,面目之多,如入百花园。或婀娜遒丽,似吴带当风,又似游鲤在池,他惯常是略一思索,便直接石上奏刀,挥刀如笔,刀过意显,顷刻成形,千态万状,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钧汝堂”是”费名瑶先生的堂号。“道法自然”、“本色示人”是费先生的创作理念。
费名瑶是篆刻界唯数不多的左手匠。2019年12月15日,72岁的费名瑶,历时7个小时一气呵成,刻完红楼梦人物名章128枚,这是在印坛上被载入史册性的一刻。更是篆刻界的壮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运刀如笔,刀过意显,千态万状,或凝重,或酣畅,犹如囊中取物,行云流水洋洋洒洒。
费名瑶先生最精典的大作“千字文”创作于2006年,自古以来有诸多书法家书写过“千字文”,但篆刻家镌刻“千字文”还是首次,作品问世后,在篆刻界引起轰动大波。《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历代书法大家智永、怀素、宋徽宗、赵盂頫、文微明等都写过《千字文》,留下大量的书法艺术瑰宝。而以篆刻形式完整刻录《千字文》的,至今唯有费名瑶。《千字文》,每四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费名瑶以一句四字一印,一朱一白相间,采用寿山石,共刻250方,只用了两个半月就完成了,其中的心血和所付出的辛劳,可以想见。我们在欣赏这250方精湛的印章的同时,也看到了费名瑶先生兢兢业业、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而今集项王、虞姬风格于一身的篆刻名家费名瑶,"铁笔一枝扫千军",祝愿其人其艺,祝愿“二钧汝堂”在篆刻界艺道无尽,再创新篇。